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味谏的意思、味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味谏的解釋

橄榄的别名。又稱馀甘果,以其初苦而終有甘味得名。 宋 黃庭堅 《謝王子予送橄榄》詩:“方懷味諫軒中果,忽見金盤橄欖來。想共餘甘有瓜葛,苦中真味晚方回。”自注:“ 戎州 蔡次律 家,軒外有餘甘,餘名之曰味諫。” 任淵 注:“味諫,言餘甘初苦而終有味。” 宋 周必大 《次韻王少府送蕉坑茶》:“初似參禪逢硬語,久如味諫得端人。”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味谏”一詞有兩種不同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一、作為植物别名

指橄榄的别稱,因其口感特點得名。橄榄初嘗苦澀,但回甘持久,故被賦予“味谏”之名,寓意“苦後轉甘”的味覺體驗。
文獻例證:宋代黃庭堅在《謝王子予送橄榄》詩中提到“方懷味谏軒中果”,并自注“戎州蔡次律家,軒外有馀甘,餘名之曰味谏”。

二、作為成語釋義

指通過委婉含蓄的言辭進行規勸或批評。其中“味”比喻言語的迂回隱晦,“谏”即勸谏,強調用間接方式表達意見。
使用場景:多用于描述高情商的溝通方式,例如“他善用味谏,既指出問題又保全了對方顔面”。


補充說明

  1. 詞源差異:植物别名的用法有明确曆史文獻支持(如宋代詩詞),而成語釋義多見于現代詞典(、),二者需根據上下文區分。
  2. 文化關聯:橄榄的“苦盡甘來”特性與勸谏的“含蓄表達”存在意象關聯,可能衍生出成語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味谏的意思

《味谏》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對味(食物、飲料等)的建議或批評。

拆分部首和筆畫

《味谏》的部首是口,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味谏》源自于中國的文化傳統,起源于古代宮廷和朝廷中的食品品鑒和品評。

繁體

《味谏》的繁體字為「味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味谏」的寫法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

1. 姚明大力味谏,希望改善學校食堂的飯菜質量。

2. 這位知名美食家向政府提出了有關食品安全的味谏。

組詞

1. 味道:指食物或飲料的口感和滋味。

2. 谏言:指對某人或機構的建議或批評。

3. 咨詢:指向專業人士尋求意見或建議。

近義詞

1. 食評:指對食物的口味和質量進行評價。

2. 食評家:指專注于食評工作的人。

反義詞

稱贊:指對食物或飲料表示贊賞和稱頌。

贊美:指對食物或飲料表示贊美和喜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