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不合大道的言論。《莊子·齊物論》:“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成玄英 疏:“儒墨小言,滞於競辯,徒有詞費,無益教方。”《莊子·列禦寇》:“彼所小言,盡人毒也。” 陸德明 釋文:“言不入道,故曰小言。”《孔子家語·好生》:“小辯害義,小言破道。”
(2).有關小事的言論。《禮記·表記》:“事君大言入則望大利,小言入則望小利。” 孔穎達 疏:“小言,可以立小事之言。” 宋 楊萬裡 《與虞彬甫右相書》:“小言可以大喻。”
(3).謂精微之言。 唐 崔璐 《覽皮先輩盛制因作十韻以寄用伸款仰》:“小言入無間,大言塞空虛。”
(4).謂描繪至微之物的雜體詩賦。 戰國 宋玉 《小言賦》:“賢人有能為小言賦者,賜之 雲夢 之田。” 唐 顔真卿 皎然 有《七言小言聯句》詩。 清 沉德潛 《說詩晬語》卷下:“雜體有大言、小言……等項,近於戲弄,古人偶為之,然而大雅弗取。”
(5).指短詩、詞。 明 胡應麟 《詩薮·古體上》:“樂府大篇必倣 漢 魏 ,小言間取 六朝 ,近體旁參 唐 律。” 王鵬運 《<彊村詞>序》:“自維低下,靡所成就,即此趦趄小言,度不能復有進益。”
“小言”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不合大道的言論
源自《莊子·齊物論》:“大言炎炎,小言詹詹”,指瑣碎無意義的言辭,與“大言”(宏達之道)相對。成玄英疏注稱其為“儒墨小言,滞于競辯”,強調其缺乏深意。
有關小事的言論
如《禮記·表記》中“小言入則望小利”,指日常瑣事的讨論。宋代楊萬裡曾以“小言可以大喻”說明小事中蘊含道理。
精微之言
唐代崔璐詩句“小言入無間”形容言辭精妙入微,能觸及細微之理,與“大言塞空虛”形成對比。
文學體裁
指描繪細微事物的雜體詩賦,如戰國宋玉《小言賦》以“描繪至微之物”為特色,唐代顔真卿、皎然等亦有相關創作。
短詩、詞
後引申為短篇詩詞的統稱,如清代文獻中“小言”常指簡潔的文學形式。
“小言”既可指無價值的瑣碎言論(哲學層面),也可表示精妙言辭或特定文體(文學層面),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權威典籍如《莊子》《禮記》及漢典、滬江詞典等均提供了核心釋義。
《小言》是一個漢字詞語,可以指代評論、批評言辭中的小人之言、瑣碎之言。它也可以表示一些瑣碎的言論或者沒有價值的話語。
小言的部首是言,表示與言辭、語言有關。它的總筆畫數為9。
小言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在古代漢字中,“小”表示微小、瑣碎,而“言”則表示言辭、語言。所以小言就表示瑣碎的言辭。
小言的繁體字為「小言」。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小言的一種寫法為「曉言」,表示清晨的言辭。另一種寫法為「咲言」,其中的「咲」表示開花的意思。
1. 他們之間的争執隻是一些瑣碎的小言,不值得我們關注。
2. 在那個論壇上充斥着許多無聊的小言。
1. 小心謹言(表示謹慎說話)
2. 小洞不補大洞吃苦(表示做事應該及時處理問題)
3. 小心翼翼(表示十分謹慎)
1. 閑言碎語
2. 廢話
3. 瑣事
1. 唠叨
2. 重要言論
3. 有價值的話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