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不合大道的言論。《莊子·齊物論》:“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成玄英 疏:“儒墨小言,滞於競辯,徒有詞費,無益教方。”《莊子·列禦寇》:“彼所小言,盡人毒也。” 陸德明 釋文:“言不入道,故曰小言。”《孔子家語·好生》:“小辯害義,小言破道。”
(2).有關小事的言論。《禮記·表記》:“事君大言入則望大利,小言入則望小利。” 孔穎達 疏:“小言,可以立小事之言。” 宋 楊萬裡 《與虞彬甫右相書》:“小言可以大喻。”
(3).謂精微之言。 唐 崔璐 《覽皮先輩盛制因作十韻以寄用伸款仰》:“小言入無間,大言塞空虛。”
(4).謂描繪至微之物的雜體詩賦。 戰國 宋玉 《小言賦》:“賢人有能為小言賦者,賜之 雲夢 之田。” 唐 顔真卿 皎然 有《七言小言聯句》詩。 清 沉德潛 《說詩晬語》卷下:“雜體有大言、小言……等項,近於戲弄,古人偶為之,然而大雅弗取。”
(5).指短詩、詞。 明 胡應麟 《詩薮·古體上》:“樂府大篇必倣 漢 魏 ,小言間取 六朝 ,近體旁參 唐 律。” 王鵬運 《<彊村詞>序》:“自維低下,靡所成就,即此趦趄小言,度不能復有進益。”
“小言”的漢語詞典釋義
“小言”在漢語中屬複合詞,其含義隨語境演變,主要包含以下層次:
本義:瑣碎、無關宏旨的言論
源自《莊子·齊物論》“大言炎炎,小言詹詹”,指細碎無意義的言辭。古人認為此類言論偏離大道,如《禮記·表記》載“小言入則望小利”,強調瑣碎言論易導向功利。
引申義:謙稱己見或委婉表達
古代文人常用“小言”謙指個人見解,如明代張岱《陶庵夢憶》自序稱“餘今大夢将寤,猶事雕蟲,又是一番夢呓,此即其小言也”,此處“小言”暗含自謙。
現代用法:精煉短小的文體或作品
當代語境中,“小言”可指微型小說、短篇隨筆等體裁,如文學評論中“網絡小言”特指情節緊湊的短篇言情故事,體現語言精煉、叙事集中的特點(參見《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用法提示
權威參考
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及古典文獻用例,核心義項收錄于《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小言”詞條。
“小言”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不合大道的言論
源自《莊子·齊物論》:“大言炎炎,小言詹詹”,指瑣碎無意義的言辭,與“大言”(宏達之道)相對。成玄英疏注稱其為“儒墨小言,滞于競辯”,強調其缺乏深意。
有關小事的言論
如《禮記·表記》中“小言入則望小利”,指日常瑣事的讨論。宋代楊萬裡曾以“小言可以大喻”說明小事中蘊含道理。
精微之言
唐代崔璐詩句“小言入無間”形容言辭精妙入微,能觸及細微之理,與“大言塞空虛”形成對比。
文學體裁
指描繪細微事物的雜體詩賦,如戰國宋玉《小言賦》以“描繪至微之物”為特色,唐代顔真卿、皎然等亦有相關創作。
短詩、詞
後引申為短篇詩詞的統稱,如清代文獻中“小言”常指簡潔的文學形式。
“小言”既可指無價值的瑣碎言論(哲學層面),也可表示精妙言辭或特定文體(文學層面),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權威典籍如《莊子》《禮記》及漢典、滬江詞典等均提供了核心釋義。
隘門貝葉篇騬馬笞決持齋寵重闖喪帶徒弟叨第棟折泛瀾幹哕冠缦骨朵子直鬼金羊詭色過晌還首衡山黃妖虎夫晦澀阍寺艱難竭蹶交通大學肌腠齑葛警慮金鞲驚飍戢手糾罰客觀事物臨長黎庶塗炭緑瑩瑩民族區域自治糜粥内蒙古高原内在因素逆知龐眉鶴發彭侯趫雄全始全終确實任聖童三勤深更半夜攝受守職暑晏私印算起來梭子蟹擡策通介五音士相若曉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