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第的意思、叨第的詳細解釋
叨第的解釋
及第的謙詞。《古今類事》卷七引 宋 錢易 《洞微志·錢公自述》:“ 鹹平 二年方叨第,時已三十二矣。” 明 葉盛 《水東日記·圭齋題彭氏程文》:“此外惟論十數通,表二十餘道耳。乙丑叨第後即為人持去,無一存者。”
詞語分解
- 叨的解釋 叨 ā 承受:叨光。叨攏(謝人款待的話)。叨陪。 古同“饕”,貪。 叨 ā 〔叨叨〕話多(後一個“叨”讀輕聲)。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號:
- 第的解釋 第 ì 次序:第一。次第。等第。 科舉考試及格的等次:科第。及第。落第。 封建社會官僚貴族的大宅子:宅第。府第。門第。進士第。 但:運動有益于健康,第不宜過于劇烈。 姓。 筆畫數:; 部首:竹; 筆
網絡擴展解釋
“叨第”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古代科舉或考試場景中,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讀音:dāo dì(“叨”此處讀第一聲,而非其他讀音)。
- 含義:指科舉考試中“及第”(考中進士)的謙遜說法,表示自己雖考中,但不敢居功或自傲。其字面可拆解為“叨”(謙辭,表示承受他人恩惠)和“第”(科舉名次),組合後強調自謙的态度。
詳細釋義
- 謙遜表達:古人通過“叨第”淡化個人成就,體現傳統禮儀中的自謙文化。例如宋代錢易在《洞微志》中寫道:“鹹平二年方叨第,時已三十二矣”,即考中進士後自述時使用此詞。
- 語境特點:多用于文人自述或書信往來,如明代葉盛《水東日記》提到“乙丑叨第後即為人持去”,描述考中後文稿被他人取走的情景。
使用場景
- 適用于科舉制度下考生表達及第時的謙辭,類似現代“僥幸考中”的說法。
- 也可延伸至其他需要低調表達成就的場合,例如受到褒獎時自謙“叨受殊榮”。
文獻引用
該詞在《古今類事》《洞微志》等古籍中均有記載,反映了古代士人對功名的謹慎态度。
提示:若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擴展用法,中的來源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叨第》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