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金鞲的意思、金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金鞲的解釋

亦作“ 金鞲 ”。華美的臂套。 元 馬祖常 《畫鷹》詩:“金韝時一脫,肉飽更須回。” 元 李孝光 《十二月十三日登鳳凰台望淮南雪中諸山兼書道上所見》詩之二:“貂帽金鞲緑袴襦,騎童自押小氈車。”


見“ 金韝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金鞲”一詞的含義及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金鞲”是漢語詞彙,拼音為jīn gōu,主要含義為華美的臂套(古代用于裝飾或保護手臂的服飾配件)。該詞在古詩詞中常出現,如元代馬祖常《畫鷹》詩中的“金韝時一脫,肉飽更須回”,以及李孝光詩中提到的“貂帽金鞲緑袴襦”,均指裝飾性臂套。

二、字形與字義解析

  1. 單字“鞲”:
    讀音為gōu,部首為“革”,本義與皮革制品相關。單獨使用時,可指機械部件“鞲鞴”(活塞)。
  2. “金鞲”組合:
    “金”表示華貴材質,“鞲”通“韝”(臂套),合稱指以金屬或金線裝飾的臂套,常見于古代貴族或獵鷹者的服飾中。

三、其他關聯釋義

需注意與“金鈚”(jīn pī)區分,後者是古代治眼病的工具或婦女首飾。

四、使用建議

若在文學或曆史語境中遇到“金鞲”,應結合上下文判斷其具體含義。例如: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元代詩詞集或古代服飾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金鞲》的意思

《金鞲》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指一種金質的鞍具。鞴,是古代馬鞍的一種,用金銀等貴重材料裝飾而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金鞲》的第一個字"金",是由"钅"(金字旁)和"今"(右下部)組成,共4畫。第二個字"鞲",是由"革"(革字旁)和"冎"(右下部)組成,共17畫。

來源和繁體

《金鞲》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帝王用作狀元蒙賞的禮品。在《漢書·藝文志》中有記載:“狀元術廣通博識,及第得黃金鞴一具。”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演變中,有關《金鞲》這個詞的記載較少。但根據曆代金銀器、簋衣風帽等文物上的銘文刻劃,可以得知該詞的存在。古時候寫作“金鞴”或“金罐”的寫法也廣泛使用。

例句

1. 這匹白馬上的金鞲閃耀着奪目的光芒。

2. 他手中緊握着一塊金鞲,仿佛是權力和豪華的象征。

組詞

1. 金窩銀巢

2. 金銀山

3. 金碧輝煌

近義詞

1. 金鞍:金質馬鞍。

2. 金辔:金質馬具中的缰繩。

3. 金馬:用金器裝飾的馬匹。

反義詞

1. 鐵鞴:鐵制的鞍具。

2. 革鞬:用皮革制成的鞍具。

3. 木鞴:木材制成的鞍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