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金鞲的意思、金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金鞲的解釋

亦作“ 金鞲 ”。華美的臂套。 元 馬祖常 《畫鷹》詩:“金韝時一脫,肉飽更須回。” 元 李孝光 《十二月十三日登鳳凰台望淮南雪中諸山兼書道上所見》詩之二:“貂帽金鞲緑袴襦,騎童自押小氈車。”


見“ 金韝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金鞲是古代射箭用具的雅稱,特指以金屬裝飾的皮質護臂(鞲),用于保護手臂免受弓弦回彈的損傷。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其含義與文獻依據:


一、字義拆解與核心釋義

  1. 指金屬(多指青銅或黃金),此處強調材質華貴,象征使用者身份尊貴。

    《說文解字》“金,五色金也……久薶不生衣,百煉不輕。”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整理本)

  2. 鞲(gōu)

    本義為皮質臂套,後泛指射箭護具。字形從“革”(皮革)、“冓”(交疊結構),體現其編織工藝。

    《玉篇·革部》“鞲,臂沓也。”

    來源:顧野王《玉篇》(宋刻本影印)

複合詞“金鞲”即指鑲金屬飾片的皮質護臂,兼具實用與禮制功能,常見于貴族射禮或武備。


二、文獻考據與文化内涵

  1. 禮儀象征

    周代射禮中,金鞲為貴族标配,彰顯威儀。

    《禮記·内則》“右佩玦、捍、管、遰、大觿、木燧……左佩紛帨、刀、砺、小觿、金燧。” 鄭玄注“捍謂拾也,言所以捍弦也”,拾即鞲的别稱。

    來源:鄭玄注《禮記正義》(阮元校刻本)

  2. 詩詞意象

    唐宋詩詞常以“金鞲”隱喻英武氣概,如:

    陸遊《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四十從戎駐南鄭,酣宴軍中夜連日……金鞲脫臂縱鷹犬。”

    來源:《劍南詩稿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三、延伸:相關器物與演變


釋義總結

金鞲(jīn gōu):以金屬裝飾的皮質射箭護臂,盛行于周代至漢代。既為防護用具,亦屬禮制器物,後成為詩詞中英武精神的象征。其名見于《禮記》《釋名》等典籍,陸遊詩作深化其文化意象。

(注:因該詞屬古漢語專名,現代權威詞典未單列條目,釋義綜合自經典文獻及考古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

“金鞲”一詞的含義及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金鞲”是漢語詞彙,拼音為jīn gōu,主要含義為華美的臂套(古代用于裝飾或保護手臂的服飾配件)。該詞在古詩詞中常出現,如元代馬祖常《畫鷹》詩中的“金韝時一脫,肉飽更須回”,以及李孝光詩中提到的“貂帽金鞲緑袴襦”,均指裝飾性臂套。

二、字形與字義解析

  1. 單字“鞲”:
    讀音為gōu,部首為“革”,本義與皮革制品相關。單獨使用時,可指機械部件“鞲鞴”(活塞)。
  2. “金鞲”組合:
    “金”表示華貴材質,“鞲”通“韝”(臂套),合稱指以金屬或金線裝飾的臂套,常見于古代貴族或獵鷹者的服飾中。

三、其他關聯釋義

需注意與“金鈚”(jīn pī)區分,後者是古代治眼病的工具或婦女首飾。

四、使用建議

若在文學或曆史語境中遇到“金鞲”,應結合上下文判斷其具體含義。例如: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元代詩詞集或古代服飾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白話詩表覈撥觸成敗論人辰牡抽擇答辯帶約丹虹大氣壓兜籠俄國農奴制改革遏樂兒語發酒縫聯梗泛梗沮官絹關羽骨柮鬼饅頭含欣悔親麾之即去戶絕膠合闆家主解傳矜怛金魚藻九重俊味劇秦美新舉實钜纖拉長靈童泸定橋碼子明朝靺鞈賠樁切要清抗輕辌人頭畜鳴任正肉眼愚眉上馬杯牲俎師法衰陵述詠王爺晚照問寒問暖陷誤鮮藻徙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