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糜粥的意思、糜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糜粥的解釋

粥。《禮記·問喪》:“水漿不入口,三日不舉火,故鄰裡為之糜粥以飲食之。” 孔穎達 疏:“糜厚而粥薄。”《後漢書·禮儀志中》:“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餔之以糜粥。”《舊唐書·方伎傳·孟詵》:“又令每歲春秋二時,特給羊酒糜粥。” 金 元好問 《示崔雷詩社諸人》詩:“江山自許供詩筆,糜粥猶能到酒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糜粥是漢語中的複合名詞,由“糜”和“粥”兩個單字組成,二者均指代糊狀或稀軟的食物,核心含義為用谷物熬煮成的稀飯或糊狀食物。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文化内涵及用法角度展開分析:


一、核心釋義與字源解析

  1. 《漢語大詞典》釋“糜”為“粥”或“爛熟的食物”,字形從“米”,本義與米食相關。其引申義包含“碎爛”“耗費”等,但在“糜粥”中保留原始食義。

    例:漢代《釋名·釋飲食》載:“糜,煮米使糜爛也。”

  2. 《說文解字》注:“粥,糜也。”二者互訓,均指加水烹煮谷物至黏稠的流食。字形從“米”從“鬲”(炊具),強調烹饪方式。

  3. 複合詞“糜粥”

    雙字同義複用,強化“稀軟谷物食物”的概念,常見于古籍描述病弱者的飲食。

    例:《禮記·問喪》:“親始死……水漿不入口,三日不舉火,故鄰裡為之糜粥以飲食之。”


二、文化内涵與曆史用例

糜粥在古代不僅是日常飲食,更承載社會關懷與醫療功能:


三、現代語義與用法

現代漢語中,“糜粥”多用于書面語或特定語境:

  1. 字面義:泛指大米、小米等熬制的稀飯(如“病中隻能進糜粥”)。
  2. 引申義:偶喻事物潰敗混亂的狀态,如“局勢糜粥”(此用法較少見)。

權威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3. 《禮記正義》(漢·鄭玄注)
  4. 《中國飲食文化史》(王學泰著)

網絡擴展解釋

“糜粥”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雅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糜粥”指粥類食物,即用谷物(如米、麥等)加水熬煮成的半流質食物。該詞由“糜”和“粥”兩個近義字組成,其中:

二、曆史文獻中的使用

  1. 《禮記·問喪》記載:“鄰裡為之糜粥以飲食之”,說明古代在喪禮中,鄰裡會為守喪者提供糜粥()。
  2. 《後漢書·禮儀志》提到,漢代對七十歲以上老人“授玉杖,餔糜粥”,體現古代尊老傳統()。
  3. 唐代《舊唐書》記載朝廷在特定時節向官員賜糜粥,反映其作為禮儀性食物的地位()。

三、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糜粥”一詞多用于書面語或特定方言(如潮汕話仍稱白粥為“糜”),而口語中更常用“粥”或“稀飯”()。

四、相關辨析

别人正在浏覽...

黯淡灘案視白題百戲僝僽陳力澈夜吃語詩大司馬得鳳頂門鍼東絹反哺之情反訴浮沈付諸東流告勞根隨喝阻闳覽蕙損蘭摧渾不是昏瞎互通有無街吏鸠腳廐人舅祖寬靜涼不絲兒魯論鹿皮公馬腳瞑氛腦袋瓜子批紙尾籤合掮客千子鞭取尤區隅然即善賈上行手本沈榆侍曹十拗石溪太真題旨通達谙練外羨婉詞聞雞蚊眉問盟五案吳坂無補小器易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