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還首的意思、還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還首的解釋

猶自首。《資治通鑒·晉安帝義熙三年》:“ 跋 、 素弗 與其從弟 萬泥 謀曰:‘吾輩還首無路,不若因民之怨,共舉大事,可以建公侯之業;事之不捷,死未晚也。’” 胡三省 注:“還首,自歸請罪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還首(huán shǒu)是古漢語中的特定詞彙,現僅存于曆史文獻與詞典中,現代漢語已極少使用。其核心含義為“自首”,指犯罪者主動向官府投案認罪。以下從權威詞典與文獻角度分項解析:


一、字義溯源與詞典釋義

  1. 字義拆解

    • 還:本義為“返回”,引申為“歸返”“歸還”。
    • 首:本指頭部,引申為“自首”“伏罪”。

      二字組合強調“返歸認罪”的行為,即主動歸案交代罪行。

  2. 權威詞典定義

    據《漢語大詞典》收錄:

    還首:自首。指罪犯自行投案。

    例證引《資治通鑒·晉安帝義熙三年》:“吾輩還首無路。”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0卷,第1281頁)


二、古代文獻用例與語境

  1. 《資治通鑒》中的經典用例

    東晉時期,将領慕容懿因兵敗欲降敵,部下疾呼:“吾輩還首無路”,意為“我等連自首的機會都沒有”,凸顯絕境中的無奈。此處“還首”直接指向“主動認罪求生”的語義。

  2. 法律文書中的運用

    唐宋律法規定,罪犯若主動“還首”,可獲減刑。如《唐律疏議·名例》載:“諸犯罪未發而自首者,原其罪。” “還首”即屬此類自首行為。


三、現代使用與語義消亡

該詞隨古代法律制度變遷而消亡,今僅存于:


參考資料:

: 《漢語大詞典》線上版(http://www.hydcd.com

: 《資治通鑒》中華書局點校本,1956年,卷114

: 劉俊文《唐律疏議箋解》,中華書局,1996年,第447頁

: 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2000年,第632頁

網絡擴展解釋

“還首”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兩種解釋:

一、基本含義:自首

  1. 核心定義
    指主動歸案、自行請罪的行為,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古代法律語境。例如《資治通鑒》中記載的“還首無路”(自首無門),胡三省注為“自歸請罪也”。

  2. 用法示例
    如《晉書》中描述慕容跋與素弗的對話:“吾輩還首無路,不若因民之怨,共舉大事”,此處“還首”即表達因無法自首而被迫反抗的困境。


二、引申含義:重複被俘(較少見)

  1. 特定曆史背景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成語,指“被俘虜的首領釋放後再次被俘”,源自古代戰争中敵方首領反複被擒的現象。
    注:此釋義在其他權威文獻中較少出現,可能為特定語境下的引申義。

别人正在浏覽...

安邊把把悲惜不解不可思議唱春調朝寺成見儲傅楚人鉗刺船從初村民待臈疊升滌棉布狒狒福海浮丘公躬桑構構龜城貴壯賤老古僻合膽同心河梁攜手紅口白牙紅銅翦弱交爵釂客際幸棘針門領情箻筒旄旌孟什維克南曹褭腳皮衣鼽鼻羣聽入告山坑山毛榉身謀折桌飾非文過書信館斯巴達克思私有觀念隨機存取存儲器搨地錢鐵牌擿伏發奸頽敝退約枉矢弱弓吳棉賢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