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首尾圓滿、完美。《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二:“而今更有一段話,又隻因一句戲言,緻得兩邊錯認,得了一個老婆。全始全終,比前話更為完美。” 明 徐霖 《繡襦記·謀脫金蟬》:“恩重情重,設誓求男,全始全終。” 魯迅 《華蓋集·犧牲谟》:“況且你做完了這一件事情之後,就是全始全終。”
(2).做事首尾一緻。《三國演義》第八六回:“孤正欲與 蜀 主講和,但恐 蜀 主年輕識淺,不能全始全終耳。”
“全始全終”是一個漢語成語,最早見于明代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十八回,原句為“為人為徹,一定等那大王來吃了,才是個全始全終”。該成語由“全”和“始”“終”組合而成,“全”指完整、周全,“始”指開始,“終”指結束,整體強調做事從開頭到結尾都要保持完整性和一緻性。
從語義結構看,該成語屬于并列式複合詞,前後兩部分“全始”與“全終”形成呼應關系,既包含時間維度的完整性(自始至終),也蘊含行為态度的嚴謹性(善始善終)。現代漢語中多用于勸誡或褒揚,指代對工作、承諾等事務保持始終如一的态度,如《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将其釋義為“做事從頭到尾都很完美,不半途而廢”。
在權威文獻中,《漢語成語考釋詞典》特别指出該成語與“善始善終”存在細微差異:“全始全終”更側重過程的完整性,而“善始善終”側重質量的優良性。清代李汝珍《鏡花緣》中“必須全始全終,方不緻贻譏後世”的用例,即體現了對事件完整度的嚴格要求。
“全始全終”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quán shǐ quán zhōng,注音為ㄑㄩㄢˊ ㄕˇ ㄑㄩㄢˊ ㄓㄨㄥ。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從頭到尾都很完善,形容辦事認真、有頭有尾,強調首尾一緻,追求圓滿。例如:
語義重點
語法結構
聯合式成語,多作謂語或分句,如“務要全始全終,方不緻贻國人之笑”。
多用于評價事務處理或人物行為,如: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籍、現代文學及權威詞典的解釋,如需查看更多出處,可參考《西遊記》《初刻拍案驚奇》等原著。
案堵如故霸柄百蔬标柱補丁鼚鼓軒舞陳炯明車旆楚徼粗缯打連廂黨仇大庖電邀訂久要定型東闱鬥艸二三君子幹仗槁木更漏狗探湯浩星煌扈荒宴昏障禍端積瘁禁封日舊科涓埃開芭康德抗腳濫泉老學庵酹祭裂織臨街曆說梅鹵媒媽媽面具木槌暮砧翩飄黔黑寝侻三七分開石鐮四海波靜思子蔓退艄王字鯉無機險屯顯秩脅污希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