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tumn harvest of wild plants] 秋收前後農民采摘、收集野生動植物
指秋收以後采收野生植物等生産活動。亦省作“ 小秋 ”。《人民日報》1982.3.27:“年終,飼養業收入1600多元,種植業收入236元,科研受獎80元,小秋收得77元,加上集體分的546元,滿共2500多元。”
“小秋收”是一個與農業生産相關的詞彙,具體含義及解釋如下:
指秋收前後農民對野生植物、山貨、藥材等非主要農作物的采集活動,屬于傳統農業生産的補充環節。例如采摘蘑菇、堅果,或收集草藥等。
時間範圍
通常發生在秋糧收割(大秋收)的前後,利用農閑時間進行。
生産内容
包括野生植物的采收(如木耳、野菜)、小型經濟作物(如藥材、茶葉)的收集,以及部分山貨的加工。
經濟意義
作為農民增收的補充方式,《人民日報》曾提到某農戶通過“小秋收”活動額外獲得77元收入(1982年案例)。
部分詞典提到其作為成語使用時,可比喻“秋季收獲量少或未達預期”,但該用法相對少見,需結合語境判斷。
簡稱為“小秋”,常見于農業報道或政策文件。
“小秋收”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秋天收獲農作物的時候。它寓意着豐收的季節到來,勞動人民辛勤勞作的成果得以實現。
“小秋收”的拆分部首為小、秋、收。其中,“小”是小部首,“秋”是禾部首,“收”是 收部首。而整個詞語的總筆畫數為13劃。
“小秋收”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農耕時期。秋天是稻谷等農作物豐收的季節,人們通過辛勤勞作,将農作物收獲儲存,為其他季節提供食糧。在這個背景下,形成了“小秋收”這個成語。繁體字寫作「小秋收」。
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古時候“小秋收”這個成語的漢字寫法為「小秋㽮」。現代漢字體系中的寫法為「小秋收」。
1. 秋天是小秋收的季節,農民們收獲了碩果累累的勞動成果。
2. 經過一年的辛勤努力,我們迎來了小秋收時刻,是時候為自己的努力驕傲了。
組詞:小收成、小秋風、豐收、秋收冬藏
近義詞:秋季收獲、農作物收獲
反義詞:春耕夏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