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鑿痕的意思、斧鑿痕的詳細解釋
斧鑿痕的解釋
(1).用斧鑿削刻留下的痕迹。 唐 韓愈 《調張籍》詩:“徒觀斧鑿痕,不矚治水航。”
(2).比喻詩文刻意造作的痕迹。 宋 惠洪 《冷齋夜話·諸葛亮劉伶陶潛李令伯文如肺腑中流出》:“ 李格非 善論文章,嘗曰: 諸葛孔明 《出師表》、 劉伶 《酒德頌》、 陶淵明 《歸去來詞》、 李令伯 《陳情表》,皆沛然從肺腑中流出,殊不見斧鑿痕。” 宋 陳善 《扪虱新話·文中有詩詩中有文》:“ 謝元暉 曰:‘好詩圓美流暢如彈丸。’此所謂詩中有文也……觀 子美 到 夔州 以後詩,簡易純熟,無斧鑿痕,信是如彈丸矣!”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七:“ 易安 《聲聲慢》詞……後闋又雲:‘到黃昏點點滴滴’,又使疊字,俱無斧鑿痕。”《文學報》1987.2.26:“全詩情隨景移,開阖自如……又十分熨貼,沒有斧鑿之痕。”
詞語分解
- 斧的解釋 斧 ǔ 砍東西用的工具,多用來砍木頭。古代亦用來作兵器:斧子。斧頭。斧钺。斧柯(a.斧子的柄;b.喻政權、權柄)。 用斧砍:斧正(敬辭,請人修正文句,亦作“斧政”)。斧鑿(a.斧子或鑿子;b.指文藝作
網絡擴展解釋
“斧鑿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
字面意義
指用斧頭、鑿子等工具加工木石時留下的痕迹。
例如:“這座雕像的基座還留有明顯的斧鑿痕。”
-
比喻義
形容文學、書畫等藝術作品因過度雕琢而顯得生硬、不自然。例如:
“這首詩雖然用詞華麗,但斧鑿痕太重,反失意境。”
二、來源與用法
- 語源:出自唐代韓愈《調張籍》詩句“徒觀斧鑿痕,不矚治水航”,原指大禹治水的痕迹,後引申為雕琢痕迹。
- 語法功能:多作賓語或主語,常見于文藝批評語境。
- 近義詞:雕琢過甚、矯揉造作;反義詞:渾然天成、自然流暢。
三、權威性說明
需注意,該詞解釋在多個來源中表述相似,但部分網頁(如、5)權威性較低,建議結合工具書(如《漢語大詞典》)進一步驗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斧鑿痕”一詞的意思是指斧鑿或石鑿所留下的痕迹或印記。下面是有關該詞的一些詳細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斤”是象形字,表示斧頭形狀。
- “凵”是一個構件部首,表示器物的凹槽形狀。
- “疒”是旁注部首,表示與疾病相關。
該詞的來源:
“斧鑿痕”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用來形容斧鑿或石鑿在物體表面留下的刻痕,尤其是指木材表面的鑿痕。此詞語常用于描述石雕、木雕、石碑等藝術品上的鑿痕。
繁體字:
繁體字版本為「斧鑿痕」。
古時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寫作「斧鑿痕」,包含斧頭和鑿子的形象,以及“疒”部作為旁注。
例句:
- 這個木雕上還清晰可見着幾道斧鑿痕。
- 他為了修複古建築,親自動手,留下了一道道斧鑿痕。
組詞:
- 斧鑿:指使用斧頭和鑿子進行刻削或打擊。
- 痕迹:指留下的痕迹或痕迹的蹤迹。
- 刻痕:指利器或尖銳物體在物體表面上刻下的痕迹。
近義詞:
- 刻痕、雕刻:描述在物體上刻下的痕迹或圖案。
反義詞:
- 光滑、平整:描述沒有痕迹或凹凸的表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