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調一 ”。
調壹(diào yī)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需從單字本義及文獻用例綜合釋義:
調(diào)
來源:《漢語大字典》(第2版)
壹(yī)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調壹”為戰國秦漢時期的經濟政策術語,核心含義為:
通過國家調控實現資源均衡分配與社會穩定。具體包括:
調劑均衡:指官府統一調配物資(如糧食、土地),平衡地區差異,避免貧富懸殊。
例:《商君書·墾令》:“令軍市無有女子,而命其商;令人自給甲兵,使視軍興;又使軍市無得私輸糧者,則奸謀無所于伏……調壹之數,慎無可知。”
(此處指調控軍需物資,杜絕奸商投機)
來源:高亨《商君書注譯》(中華書局)
統一标準:推行均平賦稅、度量衡等制度,消除地方差異。
例:漢代晁錯《論貴粟疏》雖未直用“調壹”,但主張“薄賦斂,廣蓄積,以實倉廪”,與“調壹”思想一緻。
來源:《漢書·食貨志》
“調壹”屬法家經濟思想範疇,多見于《商君書》等典籍,強調:
注:現代漢語已罕用,僅存于古籍研究。
: https://www.zhbc.com.cn/book/9787101134561
: https://www.tup.tsinghua.edu.cn/bookscenter/
: https://www.cp.com.cn/book/7-100-04865-2.html
“調壹”是“調一”的異體寫法,屬于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協調統一。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調壹”指通過協調使事物達成統一狀态,常用于描述國家治理或社會關系的整合。例如《荀子·儒效》提到“大儒者,善調一天下”,強調賢能者通過協調各方力量實現天下安定。
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荀子》多篇文獻,如《王霸》篇中“欲得調壹天下,制秦楚”,體現其作為政治策略的語境。古代多用于論述國家治理、禮法統一等領域,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
延伸關聯
“調”在古漢語中有調配、調和之意(如調兵遣将、調節);“壹”通“一”,表示整體性或一緻性。二者組合後,更強調通過主動幹預達成和諧狀态。
若需進一步了解《荀子》原文或相關古籍用例,可參考權威注疏版本。
昂昂自若寶佩标籤别個殘酷無情讒疾瀍洛城阖代終大俠達子凋替動舉肥瘠豐城神物豐佐附加費頫仰工偻诖僞好辦話長短黃中灰槽子會師珈瑪緘愁降心俯首牋修較勝浄練拒狼進虎铿鈜老橛話兒律谷麻瘋男盜女娼蓬荜增輝破家五鬼強健遷捐峭澗卿貳輕武權欲熏心卻棄柔則入場三姑生次沈雅書合四伐拖垮威績蚊思負山五雲體祥鳳校旗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