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庸的意思、保庸的詳細解釋
保庸的解釋
(1).酬賞有功之人,使之心安。《周禮·天官·大宰》:“以八統詔王馭萬民……五曰保庸。” 鄭玄 注:“保庸,安有功者。” 賈公彥 疏:“保,安也;庸,功也。有功者上下俱賞之以祿,使心安也。”
(2).亦作“ 保傭 ”。受雇用的仆役。《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相如 身自著犢鼻褌,與保庸雜作,滌器於市中。”《方言》第三:“自 關 而東, 陳 、 魏 、 宋 、 楚 之間,保庸謂之甬。”《史記·季布栾布列傳》“窮困,賃傭於 齊 ,為酒人保” 裴骃 集解引《漢書音義》:“酒家作保傭也。可保信,故謂之保。”
詞語分解
- 保的解釋 保 ǎ 看守住,護着不讓受損害或喪失:保衛。保管。保健。保障。保密。明哲保身。朝不保夕(早晨保不住晚上會發生什麼情況。形容形勢危急)。 維持原狀,使不消失或減弱:保持。保潔。保質。保墒。 負責:保證。
- 庸的解釋 庸 ō 平常,不高明的:平庸。庸醫。庸言。庸俗。庸人。昏庸。庸主(平庸或昏庸的君主)。庸夫。庸暗(平凡,愚昧)。庸庸碌碌(沒有志氣,沒有作為)。 需要:無庸細述。無庸諱言。 豈,怎麼:庸讵(豈,何以,
網絡擴展解釋
“保庸”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一、酬賞有功之人,使之心安
出處:該義項最早見于《周禮·天官·大宰》,原文為“以八統詔王馭萬民……五曰保庸”。鄭玄注“保庸,安有功者”,賈公彥進一步解釋“保,安也;庸,功也”,即通過賞賜祿位安撫有功之人。
擴展:此用法體現了古代“賞功安民”的政治思想,屬于西周八項治國政要之一。
二、受雇用的仆役
出處:常見于《史記》相關記載,如《司馬相如列傳》提到司馬相如“與保庸雜作,滌器于市中”,指其與雇工一起勞作。
異寫形式:亦作“保傭”(見《史記·季布栾布列傳》集解)。
方言關聯:漢代《方言》記載,關東地區(陳、魏、宋、楚一帶)稱仆役為“甬”,與“保庸”同義。
補充說明
- 構詞解析:“保”有安撫、保證之意,“庸”既可指功勞(如《周禮》義),也可通“傭”(雇傭,如《史記》義)。
- 現代適用性:該詞現已罕用,多出現于古籍研究或文言文語境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保庸(bǎo yōng)是一個由“保”和“庸”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保”字的部首是“人”,筆畫數為9;“庸”字的部首是“廣”,筆畫數為7。保庸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小雅·車轄》這首詩中的一句“未保曰庸”,意為沒有誰像他那樣。“保庸”在繁體中是保庸。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在相同。一個例句是:“他的努力和才華使他保庸,無人能敵。”其他相關詞彙有:堅持、持之以恒、不懈努力;相反的詞彙有:放棄、懈怠、不努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