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保庸的意思、保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保庸的解釋

(1).酬賞有功之人,使之心安。《周禮·天官·大宰》:“以八統詔王馭萬民……五曰保庸。” 鄭玄 注:“保庸,安有功者。” 賈公彥 疏:“保,安也;庸,功也。有功者上下俱賞之以祿,使心安也。”

(2).亦作“ 保傭 ”。受雇用的仆役。《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相如 身自著犢鼻褌,與保庸雜作,滌器於市中。”《方言》第三:“自 關 而東, 陳 、 魏 、 宋 、 楚 之間,保庸謂之甬。”《史記·季布栾布列傳》“窮困,賃傭於 齊 ,為酒人保” 裴骃 集解引《漢書音義》:“酒家作保傭也。可保信,故謂之保。”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保庸”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一、酬賞有功之人,使之心安

出處:該義項最早見于《周禮·天官·大宰》,原文為“以八統詔王馭萬民……五曰保庸”。鄭玄注“保庸,安有功者”,賈公彥進一步解釋“保,安也;庸,功也”,即通過賞賜祿位安撫有功之人。
擴展:此用法體現了古代“賞功安民”的政治思想,屬于西周八項治國政要之一。


二、受雇用的仆役

出處:常見于《史記》相關記載,如《司馬相如列傳》提到司馬相如“與保庸雜作,滌器于市中”,指其與雇工一起勞作。
異寫形式:亦作“保傭”(見《史記·季布栾布列傳》集解)。
方言關聯:漢代《方言》記載,關東地區(陳、魏、宋、楚一帶)稱仆役為“甬”,與“保庸”同義。


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保庸(bǎo yōng)是一個由“保”和“庸”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保”字的部首是“人”,筆畫數為9;“庸”字的部首是“廣”,筆畫數為7。保庸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小雅·車轄》這首詩中的一句“未保曰庸”,意為沒有誰像他那樣。“保庸”在繁體中是保庸。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在相同。一個例句是:“他的努力和才華使他保庸,無人能敵。”其他相關詞彙有:堅持、持之以恒、不懈努力;相反的詞彙有:放棄、懈怠、不努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