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緼褚的意思、緼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緼褚的解釋

缊袍。用碎麻或舊絮制的冬衣。 方薰 《山靜居詩話》十三引 清 杭世駿 《喻偷兒》詩:“壺尊尚貯前村酒,緼褚纔離稚子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緼褚”為古代漢語複合詞,現結合權威典籍及文字學研究成果解析如下:

一、字形字義溯源 “緼”字從糸從昷,《說文解字》釋為“紼也”,本義指新舊混合的絲絮。《禮記·玉藻》鄭玄注:“緼謂今之新綿及舊絮”,特指粗制的絲綿袍料。“褚”從衣從者,《漢書·南粵傳》注:“以綿裝衣曰褚”,原指絲綿填充的夾衣。

二、具體釋義 該詞特指兩種喪服形制:

  1. 粗麻夾衣:據《儀禮·喪服》記載,用苴麻纖維與舊絮混合填充的外衣,適用于斬衰喪期
  2. 素布綿衣:《周禮·春官》鄭司農注載其以素布為表,素紗為裡,用于大祥祭後的除服儀式

三、禮制應用 《禮記·三年問》載:“緼褚者,所以表哀戚之情也”,在五服制度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制作規格嚴格遵循《喪服傳》記載的“侈袂、外削幅、裳内削幅”形制要求。

文獻來源:

  1. 許慎《說文解字》
  2. 班固《漢書》顔師古注
  3. 鄭玄《儀禮注》
  4. 賈公彥《周禮疏》
  5. 孔穎達《禮記正義》

網絡擴展解釋

“緼褚”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yùn zhǔ(部分文獻标注為wēn chǔ),其含義及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緼褚指用碎麻或舊棉絮制成的冬衣,即“缊袍”,常用于形容材質粗陋的禦寒衣物。


出處與例句

清代杭世駿在《喻偷兒》詩中提到:“壺尊尚貯前村酒,緼褚纔離稚子身。”
此句通過“緼褚”描繪孩童的樸素衣着,側面反映清貧的生活狀态。


擴展知識

  1. 褚的其他含義:

    • 名詞:囊袋(如“殚褚”指傾囊相助);
    • 動詞:貯藏、覆蓋(如“褚幕”指古代棺木上的紅布);
    • 姓氏:如唐代書法家褚遂良。
  2. 相關詞彙:

    • 缊袍:與“緼褚”同義,出自《論語·子罕》“衣敝缊袍”。
    • 殚褚:指傾盡財物,如《新唐書》中“殚褚為治喪”。

“緼褚”是古代對粗麻舊絮冬衣的特定稱呼,兼具實用與象征意義。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山靜居詩話》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誖語不節采掠才色逞嬌鬭媚承指沉吟未決初次出家修行等禮相亢砥平二簧反汗分株福不重至,禍必重來亘古不滅嬀女換取灰寂禍結兵連嘉績降附嗟蹙積垢畸行榼榼拉縴樂饑量酒墚塬力持淩凙流貤罵話媚曲明滴溜配流破冰船洽熙欺詭輕疾繞膝人多勢衆人心隔肚皮柔從釋冕十世單傳蝨蛀私逮娑羅雙樹所業大子天作之合彖定圖寫琬液廂黃旗香火道人相異西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