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頓阨的意思、頓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頓阨的解釋

困苦艱難。 漢 焦贛 《易林·鼎之既濟》:“頓阨獨坐,憂為身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頓阨”是一個漢語複合詞,讀音為“dùn è”,由“頓”和“阨”兩個語素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和《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的解釋,其核心含義指處境困苦艱難,具體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語義構成

    “頓”本義為以頭叩地,引申為困頓、受挫,如《管子·宙合》中“頓卒則困”;“阨”通“厄”,指險要阻塞之地,如《史記·貨殖列傳》中“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二字組合後,詞義疊加,強調因受挫或環境壓迫而陷入困境的抽象狀态。

  2. 文獻引證

    該詞多見于古代典籍,例如《後漢書·窦融傳》記載:“遭遇頓阨,棄捐關隴”,描述因戰亂被迫離開故土的困頓經曆。現代漢語中,該詞常用于書面語,如“人生難免經曆頓阨”。

  3. 近義關聯

    與“困厄”“坎坷”“窘迫”等詞義相近,但“頓阨”更側重突發的、階段性的困境,區别于長期持續的“貧窭”或“潦倒”(參考《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4. 文化意蘊

    該詞承載中國傳統文化中對逆境的理解,如《周易·困卦》所述“困而不失其所亨”,暗含頓阨中蘊含轉機的哲學觀(來源: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

“頓阨”是一個較為生僻的詞彙,在常規漢語使用中并不常見。根據字義拆分分析:

  1. “頓”:可指

    • 困頓、艱難(如《左傳》“甲兵頓弊”);
    • 停頓、停留(如“頓時”);
    • 古代同“鈍”,意為不鋒利。
  2. “阨”:通“厄”(è),意為

    • 險要之地(如《史記》“行山澗之阨”);
    • 困苦、災難(如“厄運”“困厄”)。

組合理解:兩字連用可能表示“困頓險阻”,形容處境艱難。但該詞未被現代權威詞典收錄,可能是古籍中的特殊用法或筆誤。

建議:

請提供更多上下文或确認原詞準确性,以便更精準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薆薆卬首信眉報廟北地贲然弁論别具慧眼捕鼠柴汝官哥超羣拔萃村塢雕刓丁零當啷杜陵翁訛亂兒嬉廢然飛人負能撫掌搆思觀海耗矣哀哉鹄膝胡子叭髭家量賤辱街吏吉行峻惡拘箝利涉龍綜落瓠末伎木然南冠南鄭弄孫偏才劈正斧歉弊乾裂牽絲扳藤青龍偃月刀棄士山藷市場調節價獅負時化抒井說懷尿胞種子宿秀湯包提甕芴漠無鹽纖秾小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