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悍桀骜。 宋 秦觀 《盜賊上》:“凡盜賊之起,必有梟桀而難制者。”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六:“一切草莽梟桀之材,禁錮勃鬱,往往東走 倭 ,西走 遼 ,為腹心患。” 康有為 《公民自治篇》:“吾國之民如此其辱賤,而國日以削弱也,梟桀之民,将自求之。”
“枭桀”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xiāo jié,其核心含義為強悍桀骜,多用于形容人物或勢力的勇猛難馴。以下是詳細解析:
曆史文獻:常見于古籍中對叛亂首領、草莽豪傑的描述。
文學色彩:多含貶義或中性,強調人物既具能力又不服管束的特質,如康有為《公民自治篇》中提及“枭桀之民将自求之”,暗示民衆中強橫者可能自主反抗。
“枭桀”一詞融合了力量與叛逆的雙重意象,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褒貶傾向。在曆史文本中,它常用于分析社會動蕩的根源,如起義領袖或難以治理的勢力;現代則多用于文學或學術讨論,強調人物性格的複雜性。
《枭桀》一詞在漢語中指的是狡猾、傲慢且兇殘的人。
《枭桀》一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林”和“木”,它們分别表示“樹木”和“木頭”。共有12個筆畫。
《枭桀》一詞最早出現于古代文獻中,如《詩經》、《易經》等。它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性格特點。
《枭桀》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枭桀」。
在古時候,枭的寫法為「鳥鳥夕」,桀的寫法為「木角木」。
1. 他那副枭桀的樣子讓人非常讨厭。
2. 這個公司的老闆憑借枭桀的手段賺了很多錢。
1. 枭獍(形容兇悍的人或動物)
2. 枭首(指傲慢自大的人)
3. 桀骜(形容兇悍固執)
1. 狡猾
2. 狡詐
3. 兇狠
1. 溫和
2. 和善
3. 謙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