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案與手杖。老年人平時以幾靠身,以杖扶持,故喻年邁。機,通“ 幾 ”。 三國 魏 嵇康 《思親詩》:“望南山兮發哀嘆,感機杖兮涕汍瀾。”
“機杖”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基本釋義
指“幾案與手杖”,常用來比喻年邁。古代老年人常依靠幾案(小桌)支撐身體,用手杖輔助行走,因此“機杖”成為年老體衰的象征。
出處與引證
該詞最早見于三國時期嵇康的《思親詩》:“望南山兮發哀嘆,感機杖兮涕汍瀾。”此處通過“機杖”表達對衰老的感傷。
通假字說明
“機”在此處通“幾”(jī),指代小桌,并非現代“機械”之意。這種通假用法在古漢語中常見。
綜合釋義
詞義包含雙重意象:
提示:該詞現代已較少使用,多出現在古典文學或曆史文獻中。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嵇康集》或漢代至魏晉時期的注釋文獻。
《機杖》是一個成語,指機巧靈活的智謀和行動。常用來形容某人的才智過人,思維敏捷,具備應變能力。
根據《康熙字典》,《機杖》的拆分部首是“木”,拼音為“mu”,筆畫數為4+7=11。
《機杖》最初出自《韓非子·内儲說中》文中:“山厄之寶,弓矢之餌,機杖之戲。”意為智謀之寶、箭矢之餌,是智力戰略的一種遊戲。
《機杖》的繁體字為「機杖」。
根據古代《康熙字典》的記載,原始漢字的寫法中,并不包含自“機杖”,因此不存在古時候的寫法。
1. 他在解決問題時總能運用獨特的機杖,讓人們在不經意間為之折服。
2. 這位将軍憑借高超的機杖,成功地挫敗了敵人的圍剿。
機智、機靈、機警、杖下留人、權杖
才智、聰明、智慧、機敏
愚蠢、愚笨、遲鈍、簡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