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悍桀骜。 宋 秦观 《盗贼上》:“凡盗贼之起,必有梟桀而难制者。”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一切草莽梟桀之材,禁錮勃鬱,往往东走 倭 ,西走 辽 ,为腹心患。” 康有为 《公民自治篇》:“吾国之民如此其辱贱,而国日以削弱也,梟桀之民,将自求之。”
“枭桀”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xiāo jié,其核心含义为强悍桀骜,多用于形容人物或势力的勇猛难驯。以下是详细解析:
历史文献:常见于古籍中对叛乱首领、草莽豪杰的描述。
文学色彩:多含贬义或中性,强调人物既具能力又不服管束的特质,如康有为《公民自治篇》中提及“枭桀之民将自求之”,暗示民众中强横者可能自主反抗。
“枭桀”一词融合了力量与叛逆的双重意象,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褒贬倾向。在历史文本中,它常用于分析社会动荡的根源,如起义领袖或难以治理的势力;现代则多用于文学或学术讨论,强调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枭桀》一词在汉语中指的是狡猾、傲慢且凶残的人。
《枭桀》一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林”和“木”,它们分别表示“树木”和“木头”。共有12个笔画。
《枭桀》一词最早出现于古代文献中,如《诗经》、《易经》等。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性格特点。
《枭桀》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枭桀」。
在古时候,枭的写法为「鸟鸟夕」,桀的写法为「木角木」。
1. 他那副枭桀的样子让人非常讨厌。
2. 这个公司的老板凭借枭桀的手段赚了很多钱。
1. 枭獍(形容凶悍的人或动物)
2. 枭首(指傲慢自大的人)
3. 桀骜(形容凶悍固执)
1. 狡猾
2. 狡诈
3. 凶狠
1. 温和
2. 和善
3. 谦逊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