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花紋圖案的粗質缯帛。《新唐書·董晉傳》:“金吾将軍 沉房 有期喪,公除,常服入閤,帝疑以問 晉 ,對曰:‘故事,朝官期以下喪,服絁縵,不復衣淺色,南班亦如之。’”
“絁缦”是一個較為罕見的古代漢語詞彙,由“絁”和“缦”兩個單字構成,需結合字義和古代語境進行推測:
絁
指粗制的絲織品,常見于古籍中描述低檔絲綢。《說文解字》記載“絁,粗缯也”,可見其質地較普通絲綢粗糙。
缦
原指無花紋的素色織物,如《管子·霸形》提到“缦帛之衣”,後引申為“素雅、無裝飾”之意。此外,“缦”也含“舒緩延展”的抽象含義(如《阿房宮賦》中“缦立遠視”)。
組合解析
“絁缦”字面可理解為“粗糙且無花紋的絲織品”,可能用于指代古代平民或特定場合使用的簡樸布料。由于該詞未見于常見古籍和現代詞典,需注意兩種可能:
建議:若該詞出自具體文獻,可提供更多背景以進一步分析。
《絁缦》是一個古詩中的詞語,代表着華麗華貴、富麗堂皇的意思。在詩中常用來形容宮廷中華美的裝束、華麗的織錦或華貴的場景。
《絁缦》的兩個字分别由纟和缶組成。纟是絲的意思,缶是古代的酒器,表示絲綢質地華麗的華貴之意。兩個字一共有16畫。
《絁缦》這個詞語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秋夕》詩:“銜絁缦,負薪帛,薪帛負義何人說。”此詩描繪了秋天的景色,其中的“絁缦”一詞則形容了裝束華美的人,表達了作者對于他們豪華生活的嫉妒之情。
《絁缦》的繁體寫法為「絲縵」,使用了傳統繁體字形,與簡體字的「絁缦」保持了同樣的意思和發音。
在古代,「絁缦」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清代康熙字典中的寫法為「絁」的上面加上一個口字旁,表示絲綢,「缦」則由缶和曼組成,表示華美細膩。
1. 寶座上的皇帝身着絁缦華服,顯得格外莊重華貴。
2. 江南水鄉的秋景如畫,船上的美女們穿着絁缦繡衣,仿佛仙境一般。
3. 詩人描繪了一幅盛宴的場面,正中高座上擺着一張絁缦華麗的圓桌。
組詞:絁缦華服、絁缦絲綢、華麗絁缦
近義詞:錦繡、華美、富麗堂皇
反義詞:樸素、簡單、平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