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集吊喪。《後漢書·馬援傳》:“﹝ 援 卒﹞賓客故人,莫敢弔會。”
“吊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詞源與背景
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馬援傳》中的記載:“(援卒)賓客故人,莫敢弔會。”,描述了馬援去世後,親友因避嫌而不敢公開聚集悼念的情景。
“吊”本義為悼念死者(如《說文解字》釋為“問終也”),古代葬禮中親友持弓箭驅趕野獸以保護遺體,後引申為哀悼活動。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正式語境,描述集體哀悼的行為,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後漢書》等文獻。
吊會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其中“吊”(音diào)是一個動詞,意思是懸挂、悼念或表示哀悼某人的去世,而“會”(音huì)是一個名詞,指的是集會、會議或聚集在一起的群體。
吊會的部首拆分為“口”和“人”,其中“口”表示口的形狀,而“人”則代表人的形象。吊會的筆畫數為7個,即“吊”字的6個筆畫和“會”字的1個筆畫。
吊會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早在古代,人們為表示哀悼和紀念去世的人,會聚集在一起,舉行一種類似于祭祀的儀式。因此,“吊會”一詞逐漸演變成悼念和紀念的意思。
關于吊會的繁體寫法,可以是「弔會」。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吊會的寫法可能存在變化。具體而言,“吊”字當時可能寫作“弔”,而“會”字則有可能寫作“會”。這是因為漢字的書寫在演變過程中會有一定的變遷。
吊會這個詞語可以用來構成其他詞語,比如“吊唁”(表示表示悼念和哀悼)和“吊詭”(表示神秘和詭異)。
吊會的近義詞可以是“悼念”和“紀念”,而反義詞可以是“慶祝”和“慶賀”。
例句:他們在吊會上共同悼念逝去的親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