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憂愁郁結。 唐 皮日休 《三羞詩》之一:“而於方寸内,未有是愁結。” 宋 阮逸女 《花心動》詞:“斷魂遠,閑尋翠徑,頓成愁結。”
(2).指由憂愁郁結成的疙瘩。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四:“頓不開眉尖上的眉鎖,解不開心頭愁結。”
(3).謂愁苦而使眉頭皺起。 柔石 《二月》十八:“婦人愁結着眉,十分無力地發怒。”
“愁結”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基本釋義
指憂愁郁結的心理狀态,形容内心因憂慮、煩惱而無法釋懷。例如唐代皮日休《三羞詩》中“未有是愁結”,宋代阮逸女《花心動》中“頓成愁結”,均描繪了情感上的壓抑凝結。
具象化延伸
可比喻為郁結成的“疙瘩”,将抽象愁緒具象化為實體,如金代《西廂記諸宮調》中“解不開心頭愁結”,突出愁緒的頑固性。
外在表現
亦指因愁苦而皺眉的神态,如柔石《二月》中的描寫,通過面部表情反映内心愁悶。
用法與語境
該詞多用于文學創作,常見于詩詞、散文中,如白居易詩句“莫遣沉愁結成病”,既體現情感深度,又帶有古典意象。現代語境中,可用于形容難以化解的複雜心緒,例如“讀書能纾解愁結”。
愁結,通常作為一個動詞短語使用,指的是内心感到愁苦困擾而産生的情感。這種情感常常讓人心情沉重,難以擺脫。
愁結的拆分部首是心(xīn)和纟(mì),心部表示意思或情感的心靈一面,纟部表示愁苦困擾的糾結狀态。愁結共有七筆。
愁結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人間世》一章中。在這篇文字中,愁結被用來形容人們内心糾結的狀态,是人們面臨困境、挫折或壓力時的心理體驗。
愁結的繁體字為「愁結」。
在古代漢字中,愁結的寫法并沒有太大差異。
1. 他最近事業一片愁結,感覺無處可逃。
2. 在生活的重壓下,她的心中不禁愁結成了一團。
3. 學業壓力讓他的内心愁結不安。
愁苦、困擾、痛心、糾結等。
煩惱、憂慮、郁悶、焦慮等。
暢快、歡愉、舒暢、寬慰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