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袒帻的意思、袒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袒帻的解釋

謂頭包發巾而不戴冠。《漢書·五行志中之上》:“ 成帝 鴻嘉 、 永始 之間,好為微行出遊,選從期門郎有材力者,及私奴客,多至十餘,少五六人,皆白衣袒幘,帶持刀劍。” 顔師古 注:“袒幘,不加上冠。”《東觀漢記·馬援傳》:“ 援 初到,敕令中黃門引入時,上在 宣德殿 南廡下袒幘坐。”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袒帻”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由“袒”和“帻”兩字組成:

  1. 袒(tǎn)
    本義為裸露身體的一部分,如“袒胸露臂”,後引申為公開表露态度或情感,如“袒護”。

  2. 帻(zé)
    指古代男子包裹頭發的頭巾,多為平民或士兵所用,與冠冕不同,屬于日常服飾。

組合含義
“袒帻”字面意為“脫去頭巾,露出頭部”,可能用于描述以下情境:

注意
該詞較罕見,未見于常用古籍或辭典。若需精準釋義,建議核查《說文解字》《古代漢語詞典》等專業資料,或提供具體出處上下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袒帻的意思

袒帻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脫下衣冠引申為“暴露真情”或“露出真相”的意思。袒帻可以指人物的行為,也可以用作比喻某個事件。

拆分部首和筆畫

袒帻的拆分部首是衣(衣服的意思),袒的筆畫數是10,帻的筆畫數是13。

來源和繁體

袒帻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見于《左傳》。當時,帻是指古代士人所攜帶的一種頭巾。袒帻的引申義是指脫下帻,表露真情。在繁體字中,袒帻仍然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袒帻的寫法與現在基本一緻,不過會有些細微差異。例如,帻可能會寫成“巿”或“巾,袒可能會寫成“覃”。

例句

1. 他在演講中袒帻自己的心聲,打動了很多人。

2. 這個新聞報道袒帻了事件的真相,讓公衆知道了背後的故事。

組詞

袒帻的組詞有:袒胸露背、袒誠相告、見真袒實等。

近義詞

袒帻的近義詞有:坦蕩、坦誠、真誠等。

反義詞

袒帻的反義詞有:隱瞞、掩飾、假意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