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冁然而笑”是一個具有古典韻味的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正确讀音為chǎn rán ér xiào(注意“冁”不讀zhǎn),形容人高興時自然流露的微笑。
最早出自《莊子·達生》,記載齊桓公讀書入迷後,發現侍者在場時“冁然而笑”,展現了一種既意外又輕松的反應。明代馮夢龍在《東周列國志》中複現了這一場景。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桓公冁然而笑,不覺起立曰:‘此正寡人之所見也!’”
若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古典用例或與其他笑容類詞彙的對比,可參考《莊子》原文或現代漢語詞典。
冁然而笑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笑容滿面、嘴角向外張開。
拆分部首和筆畫:冁(冂、二、心)有6畫,然(火、土、丶)有8畫,而(丷、乀、力)有4畫,笑(竹、夂、小)有10畫。
來源:《冁然而笑》一詞最早見于《戰國策·齊策四》:“齊人無恒言,故今日之士,則自以為不足以苟同矣。世有以無道聞於楚之民,為楚王使使者臨之者,士聞使者,冁然而笑。”
繁體:冁然而笑(冉然而笑)。
古時漢字寫法:在古代,冁、然、而、笑的字形與現代有所不同,但音義相同。
例句:他聽到了一個好笑的笑話,不禁冁然而笑。
組詞:心悅誠服、心曠神怡、眉開眼笑。
近義詞:歡笑、咧嘴笑。
反義詞:愁容滿面、哭笑不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