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污濁。指風俗敗壞。 漢 王逸 《九思·哀歲》:“傷俗兮泥濁,矇蔽兮不章。”
“泥濁”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ní zhuó,其核心含義為污濁,多用于形容社會風俗的敗壞 或道德層面的混亂。以下是詳細解釋:
本義
指物理上的渾濁,如泥水混合的污濁狀态。
例句:
河水泥濁,難以飲用。
引申義
比喻社會風氣或道德的敗壞,強調不純潔、不清白的狀态。
例句:
蕩滌舊社會的污泥濁水。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獻來源,可參考古籍《九思》或現代漢語詞典。
《泥濁》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泥和濁分别是它的兩個字。
泥濁的意思是水或液體因含有雜質而變得不清澈、混濁。
泥的拆分部首是氵(水部),它的總筆畫數為8。
濁的拆分部首是氵(水部),它的總筆畫數為11。
《泥濁》這個詞語源于古代的文獻,最早出現在《莊子》一書中。在該書中使用了“泥濁而不喪真,可以濁而不滓”這樣的語句,意思是指人應該保持純真而不被外在的雜質所污染。
《泥濁》的繁體字是「泥濁」。
在古代,泥濁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在有所不同。然而,由于沒有古代的具體資料,我們無法确定其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
1. 雨後,小河水變得泥濁了。
2. 池塘裡積水太久沒有清理,變得泥濁不堪。
1. 泥濘:指泥土濕潤,陷入泥中的狀态。
2. 濁流:指河流水面渾濁、不清澈。
3. 泥淖:指泥土濕滑的沼澤地。
1. 泥濘
2. 渾濁
3. 糊塗
1. 清澈
2. 透明
3. 澄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