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閑正”。清雅純正。閒,通“ 嫺 ”。 晉 陶潛 《閑情賦》序:“初 張衡 作《定情賦》, 蔡邕 作《靜情賦》,檢逸辭而宗澹泊,始則蕩以思慮,而終歸閑正。”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賢媛》“以 李勢 妹為妾” 劉孝标 注引 南朝 梁 虞通之 《妒記》:“見 李 在窗梳頭,姿貌端麗,徐徐結髮,斂手向主,神色閑正,辭甚悽惋。”
“閑正”是一個古典文學中使用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基本釋義
指“清雅純正”,常用來形容人的儀态端莊、文辭雅緻或氣質恬淡。該詞由“閑”和“正”組合而成,“閑”通“娴”或“嫺”,表示娴靜、文雅;“正”則強調純正、端正。
通假字說明
古漢語中,“閑”與“娴”通用,如《閑情賦》中的“閑正”實為“娴正”,即通過“娴靜”體現“純正”之意。
文獻例證
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出現在古典文學研究或仿古語境中,近義詞包括“娴雅”“端方”等。
“閑正”是一個兼具文辭與儀态雙重美感的詞彙,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細膩意蘊。如需更多用例,可參考《閑情賦》等魏晉文學作品。
《閑正》是一個具有雙重意義的詞語,既可以表示“閑暇舒適”的意思,也可以表示“正直端莊”的意思。
《閑正》的拆分部首為門(ㄇ)和心(ㄑ),總共有12畫。
《閑正》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周禮·文王之典》中的一句話:“夙興夜寐,率由閑正。”意思是早起晚睡,時時保持着閑適正直的态度。
《閑正》的繁體為「閒正」。
古時候的《閑正》字寫作「閑正」。
1. 他平日裡喜歡找一片清靜的地方,享受一下閑正時光。
2. 她的行為舉止總是顯得很閑正,給人一種端莊的印象。
閑適、閑暇、正直、端莊
悠閑、舒適、端正、莊重
繁忙、緊張、不正、放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