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號布令的意思、發號布令的詳細解釋
發號布令的解釋
同“ 發號施令 ”。《吳子·勵士》:“夫發號布令而人樂聞,興師動衆而人樂戰,交兵接刃而人樂死。此三者,人主之所恃也。”
詞語分解
- 發號的解釋 發出號令。《淮南子·覽冥訓》:“舉事戾蒼天,發號逆四時,春秋縮其和,天地除其德。”《後漢書·耿弇傳》:“以義征伐,發號響應,天下可傳檄而定。” 宋 梅堯臣 《吳沖卿鼓契》:“不知逄逄六街鼓,自此發號
- 布令的解釋 頒布政令;發布命令。《國語·周語上》:“布令陳辭而又不至,則增修於德而無勤民於遠。”《墨子·尚同下》:“發憲布令其家。” 清 夏炘 《學禮管釋·釋正月之吉》:“ 周 禮布令觀象,皆於正月朔日及每月朔
網絡擴展解釋
“發號布令”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發音:fā hào bù lìng
- 含義:指發布命令、下達指示,通常用于形容領導者或上級對下級的指揮行為。
結構與用法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由“發號”和“布令”兩部分組成,強調發布與傳達命令的雙重動作。
- 常見搭配:作謂語、定語或賓語,如“他習慣發號布令,掌控全局”。
出處與背景
- 典籍來源:出自戰國時期吳起的《吳子·勵士》,原文為:“夫發號布令而人樂聞,興師動衆而人樂戰,交兵接刃而人樂死。”
- 曆史語境:強調通過明确的指令調動士氣,體現古代軍事指揮的權威性。
近義詞與辨析
- 同義詞:發號施令、發號出令。
- 區别:“發號布令”更側重“發布”與“布置”的結合,而“發號施令”使用更廣泛,現代口語中更常見。
例句參考
- 古代:将領在戰場上發號布令,士兵們迅速列陣迎敵。
- 現代:管理者需避免一味發號布令,而應傾聽團隊意見。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來源,可參考上述标注的網頁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發號布令是什麼意思?
“發號布令”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頒布命令或通告。它表示通過特定的方式和渠道發布某項命令或通知,以便使衆人知曉并按照要求行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發號布令”的拆分部首是“發”和“布”,分别屬于“發音旁”和“巾字旁”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17畫。
來源和繁體
“發號布令”這個成語最早見于《紅樓夢》一書中,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創。繁體字中,“發”字的寫法是「發」,而“布”字的寫法是「佈」。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有所不同。根據古時的字形演變,古漢字中的“發”字寫作「髮」,而“布”字寫作「帗」。
例句
1. 政府發號布令,要求人們在城市公共場所必須佩戴口罩。
2. 公司CEO發號布令,決定全員加班加點完成重要的客戶訂單。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發號施令、布置任務、頒發指令
近義詞:發布命令、下令通告、發令通知
反義詞:廢除命令、撤銷通告、取消指令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