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石榴的意思、番石榴的詳細解釋
番石榴的解釋
果名。常綠小喬木或灌木。葉對生,長橢圓形至橢圓形。夏季開白色花。漿果球形或卵形,如小石榴。果肉淡黃至淡紅色,味甘美,可食。又名雞矢果。原産 美洲 熱帶,我國 福建 、 廣東 、 雲南 等省皆有種植。參閱 清 吳其濬 《植物名實圖考·雞矢果》。
詞語分解
- 番的解釋 番 ā 遍數,次,回:三番五次。 輪流更代:輪番。更(卬 )番。 稱外國的或外族的:番邦。番茄。番薯。 倍:産量翻了二番。 番 ā 〔番禺〕地名,在中國廣東省。 筆畫數:; 部首:田; 筆順編號:
- 石榴的解釋 亦作“ 石留 ”。樹木名。亦指所開的花和所結的實。《宋書·張暢傳》:“石留出自 鄴下 ,亦當非彼所乏。”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木篇》:“石榴,一名丹若。 梁大同 中 東州 後堂石榴皆生雙子。 南
網絡擴展解釋
番石榴(學名:Psidium guajava)是一種原産于美洲熱帶地區的水果,屬于桃金娘科番石榴屬的常綠小喬木或灌木。以下是綜合多來源信息的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與别名
- 科屬與學名:桃金娘科番石榴屬,學名Psidium guajava。
- 别名:因傳入曆史及形态特征得名,如芭樂、雞矢果、拔子、番稔等。
- 名稱由來:因果實形似石榴,且原産美洲,17世紀末傳入中國,故稱“番”石榴(“番”意為外來);而更早傳入的石榴被廣州人稱為“番鬼石榴”。
2.形态特征
- 葉片與花:葉片對生,長橢圓形,革質有光澤;夏季開白色花,花瓣4-5枚,散發清香。
- 果實:漿果呈球形、梨形或卵形,未成熟時綠色帶絨毛,成熟後淡黃至淡紅色,果肉多汁甘美,種子小而密(如芝麻狀)。
3.分布與生長習性
- 原産地:美洲熱帶地區,後廣泛引種至全球熱帶及亞熱帶地區。
- 中國分布:福建、廣東、雲南、台灣等地廣泛栽培,常野生于荒地或低丘陵。
- 適應性:喜光,耐旱耐濕,對土壤要求低。
4.營養價值與用途
- 食用價值:富含維生素C、礦物質及膳食纖維,可直接鮮食或加工成果汁、果粉等;口感脆甜,台灣地區視其為“減肥佳果”。
- 藥用價值:葉和果實可收斂止瀉、消炎止血,用于腸炎、痢疾及外傷處理。
5.文化與經濟地位
- 别稱趣談:在熱帶地區被稱為“窮人的水果”或“熱帶蘋果”,反映其易得性和營養價值。
- 引入曆史:約17世紀末傳入中國,與張骞引入的石榴形成名稱對比,體現中外物種交流史。
番石榴既是營養豐富的水果,又具藥用價值,其名稱和傳播曆史也折射出中外農業文化交流。如需更詳細内容,可參考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番石榴
番石榴,是指一種常綠喬木植物,又稱作"番石榴樹",科學名為Psidium guajava。番石榴原産于中美洲和南美洲,現已廣泛種植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果實呈圓形或梨形,外皮黃綠色,果肉鮮嫩多汁,具有獨特的香甜味道,是一種受人喜愛的熱帶水果。
拆分部首和筆畫
番石榴的拆分部首是"石"和"木",屬于偏旁部首。拆分的筆畫分别是石(5),木(4),榴(15)。
來源
番石榴這個詞彙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番"意為外國;"石榴"意為石榴樹。因番石榴原産于中美洲和南美洲,而這些地區被中國古人稱為"番邦",所以稱之為"番石榴"。
繁體
番石榴的繁體字為"番石榴"。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作"蕃石榴"。
例句
1. 春天來了,番石榴樹上結滿了紅紅的果實。
2. 她剝開番石榴,享受着甜蜜多汁的口感。
組詞
番石榴樹、番石榴果、番石榴汁、番石榴葉、番石榴籽。
近義詞
其它常見的叫法有"蓬萊果"、"蓬萊桃"。
反義詞
番石榴的反義詞無,請注意區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