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漢 代的 宜春下苑 。 唐 時稱 曲江池 。《漢書·元帝紀》:“詔罷黃門乘輿狗馬,水衡禁囿、 宜春下苑 、少府佽飛外池、嚴籞池田假與貧民。” 顔師古 注:“ 宜春下苑 即今京城東南隅 曲江池 是。” 唐 韋應物 《歎楊花》詩:“空蒙不自定,況值暄風度。舊賞逐流年,新愁忽盈素。纔縈 下苑 曲,稍滿東城路。”
“下苑”是一個曆史地理名詞,具體含義如下:
指漢代宜春下苑,唐代改稱曲江池,位于長安城東南(今西安曲江新區)。該苑原為皇家園林,後逐漸演變為公共遊覽勝地,在唐詩中頻繁出現(如韋應物《歎楊花》提及“下苑曲”)。
字義構成
曆史沿革
漢代文獻《漢書·元帝紀》已記載“宜春下苑”,顔師古注明确指出其即唐代曲江池所在。唐代該地成為文人雅集、科舉慶典的重要場所。
需注意,部分網頁(如)将“下苑”引申為“帝王關心民生”的典故,但此說法缺乏權威史籍直接佐證,可能為後世文學化解讀。建議以曆史地理解釋為主。
《下苑》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位于皇宮中的下級園林。
《下苑》這個詞的部首是『⻗』(雨), 具體的筆畫是9畫。
《下苑》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帝王時代。在古代,皇宮通常由苑囿所圍繞,苑囿是由不同等級的園林組成的,而下苑則是皇宮中位于較低等級的園林。
《下苑》這個詞在繁體中的寫法是『下苑』。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和現代有所不同。對于《下苑》這個詞,古時候的寫法可能存在變體,但基本上仍然是『下苑』的形式。
1. 皇帝經常在下苑中遊玩。
2. 宮廷宴會經常在下苑舉行。
組詞:下苑園、下苑門、下苑樹。
近義詞:下園、下苑。
反義詞:上苑、上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