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豈況的意思、豈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豈況的解釋

猶何況。《後漢書·爰延傳》:“夫以 光武 之聖德, 嚴光 之高賢,君臣合道,尚降此變,豈況陛下今所親幸,以賤為貴,以卑為尊哉?”《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至于 子張 、 子路 、 子貢 等七十之徒,亞聖之德,然猶各有所短, 師 辟 由 喭, 賜 不受命,豈況下此而無所闕?” 晉 葛洪 《抱樸子·勗學》:“夫童謡猶助聖人之耳目,豈況《墳》《索》之弘博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豈況”是一個文言詞彙,主要用于表達遞進或比較關系,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 發音與基本含義

2. 詳細用法

3. 文言特點

4. 近義辨析

示例應用

該詞體現了漢語通過反問實現邏輯遞進的精妙表達,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強調意圖。

網絡擴展解釋二

豈況

豈況(qí kuàng)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由“豈”和“況”兩個字組成。它用來表示不止如此的意思,也常用來表達用舉不當廟的情況。

“豈”是一個表示疑問或反問的副詞,意為“難道”,常用于問句中,表示反問或感歎。例如:“豈有此理!”、“豈無他法?”

“況”是一個表示更進一步情況的副詞,意為“況且”,常用于句中。例如:“他連飯都吃不上,況且還要付房租。”、“雖然你有錢,況且你也沒有時間。”

拆分部首和筆畫:
“豈”由“山”字旁和“大”字旁組成,是一個五筆字型,總共有8畫。
“況”由“冫”和“兄”兩個部首組成,是一個七筆字型,總共有7畫。

“豈況”作為一個詞組的來源并不明确,它在古代漢語中的用法廣泛,可以追溯到《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豈止為奢侈乎?且為暴戾”。在這句話中,可以看出“豈況”用來表示更進一步的情況。

在繁體字中,“豈況”沒有具體的變化,仍然可以寫作豈況。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豈況的寫法有些差異。例如,在宋代的寫法中,有的地方将“豈”寫作“豈”,将“況”寫作“況”。雖然寫法不同,但意思是相同的。

例句:
1. 他連最基本的禮貌都沒有,豈況這麼大的事情。
2. 這個問題已經很困難了,況且,他們還有時間限制。

組詞:豈非、況且、豈敢、不況。

近義詞:何況、況且、況且。

反義詞:何必、何苦、不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