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ragon boat] 狹長的龍形舟船,多人同時劃動數漿,用作競渡比賽
賽龍舟
(1).飾龍形的大船。《淮南子·本經訓》:“龍舟鷁首,浮吹以娛。” 高誘 注:“龍舟,大舟也,刻為龍文。”《後漢書·張衡傳》:“號 馮夷 俾清津兮,櫂龍舟以濟予。” 唐 李白 《贈僧朝美》詩:“百川隨龍舟,噓吸竟安在?”
(2).專供皇帝乘禦的船。《穆天子傳》卷五:“天子乘鳥舟龍舟,浮于大沼。” 郭璞 注:“舟皆以龍鳥為形制。今 吳 之青雀舫,此其遺象也。”《隋書·炀帝紀上》:“八月壬寅,上禦龍舟,幸 江都 。” 宋 文天祥 《正月十三日》詩:“去年今日遁 崖山 ,望見龍舟咫尺間。”
(3).每年端午為紀念詩人 屈原 而競渡的龍形船。 宋 餘靖 《端午日寄酒庶回都官》詩:“龍舟争快 楚江 濱,弔 屈 誰知特愴神!” 明 無心子 《金雀記·開宴》:“滿城佳節近中天,競鬭龍舟吊 屈原 。” 清 陳維崧 《蝶戀花·五月詞》詞:“雪片崩濤飛彩幟, 妙高臺 下龍舟戲。” 冰心 《寄小讀者》二三:“這天又是龍舟節,出去泛舟,或是兩個學校間的競渡,也是極好的日子。”
(4). 廣東 民歌的一種。後演變為曲藝的一種。也叫“龍洲歌”。《中國諺語資料》上冊:“快活龍舟愁悶戲。”注:“龍舟, 廣東 民歌的一種。”
龍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深厚曆史背景和象征意義的水上交通工具及競賽載體,其含義可從多個維度解析:
龍舟指刻有龍形或裝飾成龍狀的船隻,通常為狹長造型,需多人協同劃槳。它既是端午節的核心民俗符號,也是國際化的水上競技項目。拼音為"lóng zhōu",近義詞為"龍船"。
從祭祀儀式發展為标準化體育賽事,1984年龍舟被列為中國正式比賽項目,2010年成為亞運會競賽項目。現代龍舟節常包含起龍、遊龍、競賽、收龍等環節。
如需進一步了解龍舟制作工藝或各地特色賽事,可查閱、及的完整内容。
《龍舟》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龍”指的是一個神秘而傳奇的生物,被認為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之一;“舟”指的是一種用于水上行走的船隻。因此,《龍舟》的意思就是一種以龍為裝飾的船隻。
在《龍舟》這個詞中,首字“龍”的部首是“龍”,而第二個字“舟”的部首是“舟”。其中,“龍”的筆畫數為五畫,而“舟”的筆畫數為六畫。
《龍舟》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民間傳說。在中國的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人們會舉行龍舟比賽來紀念屈原,這是一位古代的愛國詩人。在這個傳統的節日裡,人們使用裝飾着龍形的特殊船隻劃龍舟,以示紀念和悼念。
而在繁體字中,龍舟被寫作「龍舟」。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龍舟的寫法略有不同。在古時候,龍的字形更加複雜,舟的字形也有所變化。但整體上,龍舟的字義沒有發生改變。
1. 每年的端午節,我都會去觀看龍舟比賽。
2. 龍舟在江面上劃過,引來了一陣陣歡呼聲。
龍舟賽、賽龍舟、劃龍舟、龍舟隊
龍船、龍艇
陸地、步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