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閑局”。1.閑而無事之官署。《隋書·刑法志》:“在官犯罪,鞭杖十為一負。閑局六負為一殿,平局八負為一殿,繁局十負為一殿。” 宋 蘇轼 《再上皇帝書》:“多置閒局,以擯老成,而吏始解體矣。” 明 文徵明 《明故嘉議大夫都察院右副都禦史毛公行狀》:“南太僕治 滁州 ,前是有司視為閒局,不復禀畏,事多緩散。”
(2).清閑的境界。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師友》:“況公拂衣高尚,習靜閑局,世事都捐,尤精道意,豈有自私而已,無大觀者哉!”
“閑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古代和現代兩個角度進行解析:
古代用法
現代用法
若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隋書·刑法志》或蘇轼《再上皇帝書》等原文。
閑局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平時沒有事情做、或者事情不太繁忙的時候。比喻人的生活或工作處于相對輕松、安逸的狀态。
閑局的字是由部首門、亻和目組成。"門"部表示出入、通道的意思;"亻"部表示人; "目"部表示眼睛。總筆畫數是11畫。
閑局最早出現在《山海經·西山經》中,文中寫到“閑局立,西南有狗行,行大水。”在《說文解字》中也有相關解釋。繁體字為閑局。
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例如《說文解字》中描述的古代閑局寫法是:“敲族切,音基。凡九口。”
1. 我們工作日很忙,隻有周末才有閑局。
2. 放假期間,我總是能找到一些閑局的機會。
閑散、閑適、閑暇、閑聊。
清閑、安逸、悠閑、怡然自得。
忙碌、緊張、繁忙、勞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