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石腹的意思、木心石腹的詳細解釋
木心石腹的解釋
猶木人石心。 宋 張邦基 《墨莊漫錄》卷五:“﹝ 英華 ﹞一日謂 輝遠 曰:‘君索居於此,妾欲侍巾櫛可乎?而君介然,不蒙顧盼,亦木心石腹之人也!’”
詞語分解
- 木的解釋 木 ù 樹類植物的通稱:樹木。喬木。灌木。木石(樹木和石頭,喻沒有知覺和情感的東西)。緣木求魚。 木料、木制品:木材。木器。木刻。木匠。木已成舟。 棺材:棺木。 質樸:木讷(樸實遲鈍)。 呆笨:木雞。
- 腹的解釋 腹 ù 一般指人和脊椎動物軀幹的一部分,介于胸和骨盆之間,包括“腹壁”、“腹腔”及内髒(通常稱“肚子”):腹部。腹膜。腹水。腹瀉。腹疾。心腹(喻極親近的人)。腹稿。腹诽(指口裡不說而心裡不以為然。亦作
網絡擴展解釋
“木心石腹”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mù xīn shí fù,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基本釋義
- 核心含義:形容人意志堅定,不為外界誘惑所動搖,類似“木人石心”的意象。部分語境中也解釋為“冷酷無情,鐵石心腸”。
- 出處:最早見于宋代張邦基《墨莊漫錄》:“而君介然,不蒙顧盼,亦木心石腹之人也”。
2.語境與用法
- 褒義用法:強調堅毅不屈的品質,例如面對困境或誘惑時毫不動搖。
- 貶義用法:在部分文獻中被歸類為貶義詞,指待人冷漠、缺乏情感。
- 語法功能:通常作主語或賓語,如“他真是個木心石腹之人”。
3.近義詞與對比
- 近義詞:木石心腸、鐵石心腸。
- 反義詞:未明确提及,但可類比“心慈手軟”等詞彙。
4.延伸解讀
- 文化意象:“木”與“石”象征無生命、無情感之物,組合後強化了“不為所動”的抽象概念。
- 現代適用性:多用于書面或文學表達,口語中較少使用。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宋代文獻《墨莊漫錄》。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木心石腹
《木心石腹》是一個成語,主要含義是形容一個人心腸極為冷酷無情,像石頭一樣沒有感情。
拆分部首和筆畫
《木心石腹》的成語拆分為“木”、“心”、“石”、“腹”,其中“木”和“心”為部首,而“石”和“腹”則是字身。它的總筆畫為20畫。
來源
《木心石腹》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韓非子·内儲說左上》一章中,用來形容一個人無情冷酷如石。後來成了常用的形容詞組。
繁體
《木心石腹》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木心石腹」。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漢字寫法,《木心石腹》的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形狀和結構不變。
例句
他的行為太讓人傷心,簡直是一個《木心石腹》。
組詞
類似含義的組詞有:冷酷無情、鐵石心腸等。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冷酷無情、無動于衷、冷漠無情等。
反義詞
反義詞包括:善良和善、憐憫心腸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