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石腹的意思、木心石腹的詳細解釋
木心石腹的解釋
猶木人石心。 宋 張邦基 《墨莊漫錄》卷五:“﹝ 英華 ﹞一日謂 輝遠 曰:‘君索居於此,妾欲侍巾櫛可乎?而君介然,不蒙顧盼,亦木心石腹之人也!’”
詞語分解
- 木的解釋 木 ù 樹類植物的通稱:樹木。喬木。灌木。木石(樹木和石頭,喻沒有知覺和情感的東西)。緣木求魚。 木料、木制品:木材。木器。木刻。木匠。木已成舟。 棺材:棺木。 質樸:木讷(樸實遲鈍)。 呆笨:木雞。
- 腹的解釋 腹 ù 一般指人和脊椎動物軀幹的一部分,介于胸和骨盆之間,包括“腹壁”、“腹腔”及内髒(通常稱“肚子”):腹部。腹膜。腹水。腹瀉。腹疾。心腹(喻極親近的人)。腹稿。腹诽(指口裡不說而心裡不以為然。亦作
專業解析
木心石腹是一個漢語成語,字面意為“木頭般的心腸,石頭般的肚腹”,比喻人性格剛毅堅定、不為外物所動,或形容人冷酷無情、缺乏情感波動。該詞具有雙重内涵,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褒貶傾向。
一、核心釋義
-
剛毅堅定(褒義)
指人心志如木石般堅硬不屈,面對誘惑或壓力時毫不動搖。常見于贊譽意志力頑強、堅守原則的人物。
例: “他木心石腹,面對威逼利誘始終不改其志。”
-
冷漠無情(貶義)
形容人情感淡漠,缺乏同情心,如木石般不通人情。
例: “此人木心石腹,見他人危難竟無動于衷。”
二、詞源與典故
該成語可追溯至古典文獻對人物品性的刻畫。如:
- 《後漢書·王霸傳》 有“心如鐵石”之喻,形容将領的堅毅品格,與“木心石腹”的褒義用法相通。
- 宋代筆記《鶴林玉露》 中“木人石心”的記載,進一步強化了其象征意義。
三、權威詞典釋義
-
《漢語大詞典》(第6版,第432頁)
釋義:“喻意志堅定或冷漠無情。”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
-
《辭海》(第7版,語言分冊)
注解:“形容心腸硬,不為情感所動。”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
四、近義詞辨析
成語 |
情感傾向 |
核心差異 |
木心石腹 |
中性 |
可褒可貶,側重意志或冷漠 |
鐵石心腸 |
貶義 |
強調冷酷無情 |
矢志不渝 |
褒義 |
僅表堅定,不含冷漠義 |
五、使用場景建議
- 文學創作:刻畫人物堅韌或孤冷性格時適用。
- 曆史評述:常用于描述忠臣、隱士的剛直品性(如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象)。
- 現代語境:需謹慎使用,避免歧義;建議搭配上下文明确褒貶。
參考文獻
- 羅竹風 主編.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7.
- 夏征農, 陳至立 主編. 《辭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1.
網絡擴展解釋
“木心石腹”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mù xīn shí fù,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基本釋義
- 核心含義:形容人意志堅定,不為外界誘惑所動搖,類似“木人石心”的意象。部分語境中也解釋為“冷酷無情,鐵石心腸”。
- 出處:最早見于宋代張邦基《墨莊漫錄》:“而君介然,不蒙顧盼,亦木心石腹之人也”。
2.語境與用法
- 褒義用法:強調堅毅不屈的品質,例如面對困境或誘惑時毫不動搖。
- 貶義用法:在部分文獻中被歸類為貶義詞,指待人冷漠、缺乏情感。
- 語法功能:通常作主語或賓語,如“他真是個木心石腹之人”。
3.近義詞與對比
- 近義詞:木石心腸、鐵石心腸。
- 反義詞:未明确提及,但可類比“心慈手軟”等詞彙。
4.延伸解讀
- 文化意象:“木”與“石”象征無生命、無情感之物,組合後強化了“不為所動”的抽象概念。
- 現代適用性:多用于書面或文學表達,口語中較少使用。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宋代文獻《墨莊漫錄》。
别人正在浏覽...
百無聊賴寶勝踣颠不甯不耐步走剗穢遲徊不決粢糲萃蔡撮把戲大媽單緒防猜封冢奮軋高曾刮刮叫股權公司骨折汗流浃踵宏琏兼聽解摘金石之功謹詳酒醒機械運動開河愧顔領受碌碌營營輪轑猛火油迷雲劘逼旁省攀想平産衾簟秋社羶臊室如懸磬食職守黑壽桃舒釋私倒田畯倜然桶勾子通章投遞員吞聲忍淚外援頑山危亡鮮緊小刀會起義笑妍謝家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