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植物耐寒的品格。 南朝 宋 鮑照 《梅花落》詩:“念爾零落逐寒風,徒有霜華無霜質。”
(2).指人高潔的品質。 唐 元希聲 《贈皇甫侍禦赴都》詩之八:“肅子風威,嚴子霜質。”
"霜質"是由"霜"與"質"構成的複合詞,在漢語中具有雙重釋義系統:
一、自然屬性解 《漢語大詞典》指出其本義指"承載霜寒的物質基礎",特指植物經霜後仍保持生命力的特質。如松柏類樹木因含有抗凍物質,被古人視為"霜質"的典型象征(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2卷,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
二、人格象征義 引申為高潔堅貞的品格特質,此用法始見于魏晉文獻。南朝謝莊《月賦》"柔祇雪凝,圓靈水鏡;連觀霜質,似璧池绛庭"即以霜質比拟君子純潔的德性(來源:中華書局《曆代賦彙》校注本)。
現代漢語中該詞多保留引申義項,《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标注為書面語詞彙,釋義為"比喻堅貞高潔的品性"。在當代文學創作中,常見"霜質清魂""霜質冰心"等組合形式,多用于人物形象塑造(來源:北京語言大學語料庫檢索系統)。
“霜質”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指植物在寒冷環境中仍能保持生命力的堅韌品格。常用于描述植物經霜不凋的特質,如梅花、松柏等。
例句:
比喻人如霜般清冷、堅貞的品德,常用于贊頌不為世俗所染的操守。
例句:
“霜質”通過自然意象(霜的純潔與寒冷)引申出對物與人的贊美,多用于文學或表達敬意的語境。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法,可參考古籍文獻或詩詞選集。
八節風并涵稱紀沖閑旳旳鼎魚幕燕二河水放龍入海方收風木之思構磚官臣還眺蝦蟆煙寒牀韓江鶴鳴之士厚待畫分皇懼僭攘挢舌極晨傑俊稽較經忏景胄脊髓灰質炎颽潤龍趙慢條斯禮密房木功木立内堂内陷佩銅貧賢佥判遷聲骞舞容保宂從瑞昌三沐三熏上代擅市受累宿豬陶家菊梯林停停亡幾诿諈饷午下隧楔子謑诟希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