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植物耐寒的品格。 南朝 宋 鮑照 《梅花落》詩:“念爾零落逐寒風,徒有霜華無霜質。”
(2).指人高潔的品質。 唐 元希聲 《贈皇甫侍禦赴都》詩之八:“肅子風威,嚴子霜質。”
“霜質”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指植物在寒冷環境中仍能保持生命力的堅韌品格。常用于描述植物經霜不凋的特質,如梅花、松柏等。
例句:
比喻人如霜般清冷、堅貞的品德,常用于贊頌不為世俗所染的操守。
例句:
“霜質”通過自然意象(霜的純潔與寒冷)引申出對物與人的贊美,多用于文學或表達敬意的語境。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法,可參考古籍文獻或詩詞選集。
霜質是指具有類似于霜的性質或質地的東西。霜質可以形容物體表面凝結的白霜、細碎的冰晶或者類似霜的物質。
霜質的部首是雨,總筆畫數為10。
霜質一詞源于漢語,為簡體字,對應的繁體字為霜質。
在古時候,霜質的漢字寫法沒有太大變化,通常采用類似的形狀和結構。例如,在漢字進入楷書時期之前,其寫法與現代基本類似。但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書寫形式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1. 夜深了,樹葉上結滿霜質。
2. 他的寒冷眼神仿佛冰霜質,令人感到害怕。
3. 霜質的細粒如閃爍的鑽石,美麗而神秘。
1. 霜凍質:指在低溫下結成霜凍的質地。
2. 霜雪質地:指具有類似于霜和雪的質地特征。
3. 霜白質感:指物體表面呈現出霜白色的質感。
1. 冰淩:指形成在物體上的細小、透明的冰晶。
2. 露珠:指夜晚或清晨因溫度變化而析出的水滴。
3. 凍結:指液體或物質因低溫而凝固。
1. 熱情:指情感或行為表現出的熱烈、熱心。
2. 暖和:指溫度適宜、讓人感到舒適和溫暖。
3. 液态:指物質的狀态為流體、不具備固體或凍結的特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