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相對原子質量的意思、相對原子質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相對原子質量的解釋

即“原子量”(91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相對原子質量是化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指某元素的一個原子平均質量與碳-12原子質量的1/12的比值。它是一個無量綱的數值,用于簡化原子質量的表達。

核心要點:

  1. 定義基礎
    以碳-12同位素(含6個質子和6個中子)的原子質量為基準,将其1/12定義為1個原子質量單位(1 u ≈ 1.6605×10⁻²⁷ kg)。其他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即與其比值。

  2. 計算方式
    公式為:
    $$ text{相對原子質量} = frac{text{某原子質量}}{frac{1}{12} times text{碳-12原子質量}} $$
    例如,氫原子質量約為1.67×10⁻²⁷ kg,其相對原子質量約為1;氧原子約為16 u,相對原子質量≈16。

  3. 實際應用中的“平均值”
    自然界中多數元素存在同位素,因此需按各同位素的豐度加權平均。例如氯元素含75%的氯-35和25%氯-37,其相對原子質量計算為:
    $$ 35 times 75% + 37 times 25% = 35.5 $$

  4. 與“原子量”的關系
    兩者常被混用,但嚴格來說,“原子量”是元素所有同位素相對原子質量的平均值,而“相對原子質量”可指單一同位素或整體平均值(需結合語境)。

意義:

通過相對原子質量,化學家能快速計算物質摩爾質量(單位為g/mol時,數值與相對原子質量相同),簡化化學反應的定量分析。例如,氧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6,則1 mol氧原子質量為16 g。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相對原子質量

相對原子質量是指一個元素的原子質量相對于碳-12同位素的質量的比值。它用于描述元素質量的相對大小。

拆分部首和筆畫

《相對原子質量》這個詞可以拆分為三個部分:相、對、質。其中,“相”字的部首是目,總共有9畫;“對”字的部首是寸,總共有4畫;“質”字的部首是貝,總共有7畫。

來源和繁體

《相對原子質量》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漢語詞彙的發展過程中,它是對化學概念的表達。在繁體中,相對原子質量可以寫成「相對原子質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相對原子質量可能有不同的寫法。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相對原子質量可以寫成「相對僊子質量」或者「相對僊仔質量」。

例句

在化學實驗中,研究人員需要準确測量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

相關詞彙

組詞:相對質量、原子質量、相對、原子

近義詞:相對原子量、相對分子質量

反義詞:絕對原子質量、絕對分子質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