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闲局”。1.闲而无事之官署。《隋书·刑法志》:“在官犯罪,鞭杖十为一负。闲局六负为一殿,平局八负为一殿,繁局十负为一殿。” 宋 苏轼 《再上皇帝书》:“多置閒局,以摈老成,而吏始解体矣。” 明 文徵明 《明故嘉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毛公行状》:“南太僕治 滁州 ,前是有司视为閒局,不復禀畏,事多缓散。”
(2).清闲的境界。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师友》:“况公拂衣高尚,习静闲局,世事都捐,尤精道意,岂有自私而已,无大观者哉!”
“闲局”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清闲无事的官署或职位,引申为事务稀少、清闲的处境。以下从词典释义与语言学角度分层解析:
构词逻辑:“闲”修饰“局”,指事务稀少、无实际职权的官署或职位,强调状态而非实体机构。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闲局:清闲无事的官职或职位。
例证:“他厌倦了官场斗争,只求谋个闲局度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6.)
《汉语大词典》
闲局:事务清简的官职。
例证: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南京诸曹,号闲局。”
(来源: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1994.)
多见于明清文献,指编制内但无实权的职位。如南京六部在明代迁都后职能弱化,官员多调任于此称“闲局”。
可泛指事务清闲的岗位或部门,如:“养老单位常被视作闲局。”
“闲职”侧重职位属性(如“挂名顾问”);“闲局”更强调整体机构的清闲状态(如“冷衙门”)。
闲散衙门 → 冷曹 → 清水衙门 → 虚衔
鲁迅《呐喊·端午节》:
“方玄绰近来爱说‘差不多’,也成了他应付闲局的托词。”
(来源:鲁迅. 呐喊[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综合来源:
“闲局”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古代和现代两个角度进行解析:
古代用法
现代用法
若需进一步了解历史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隋书·刑法志》或苏轼《再上皇帝书》等原文。
安车骨鲍氏骢操弧産婆逞捷创世纪打标大原点主顶租惇物方佯发隐擿伏费解高略耕垄过状姑山海客乘槎江翻海搅磵路健美僭竖笄导即溜鐍钥隽谈鲙虫狼飧虎咽拦关老古板蜡槃敛容凌烁瞵盼罗绷緑醅卖卜闷腾腾乜斜匏罂屈曳日幢山鸡生鄙申菽拾翻势素庶揆堂燕殢雨尤云通饬团雪散雪辞吞蛭外郭文廕无圹武威响彻洗耳拱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