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駱駝刺的意思、駱駝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駱駝刺的解釋

落葉灌木。枝上多刺,葉長圓形,花紅。生于沙地,是駱駝的牧草。《中國民間故事選·自己跳水》:“冬天, 阿凡提 趕着驢,驢馱着一馱駱駝刺上市去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駱駝刺(學名:Alhagi sparsifolia)是豆科駱駝刺屬的多年生灌木,在漢語詞典中被定義為"生長于幹旱地區的耐旱植物,葉退化成刺狀,根系發達,駱駝喜食"。該植物具有以下特征:

  1. 形态特征 莖稈高40-80厘米,葉片退化為倒卵形鱗片狀結構,表面覆蓋蠟質層以減少水分蒸發。6-8月開紫紅色蝶形花,莢果串珠狀,成熟後呈黃褐色。

  2. 生态分布 主要分布于中國西北幹旱區,包括新疆塔裡木盆地(年均降水量<100毫米區域)、河西走廊戈壁灘及内蒙古阿拉善荒漠,海拔範圍800-1500米。《中國沙漠植物志》記載其垂直根系可達地下15米,水平根系可延伸30米以上。

  3. 生态價值 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态環境資源研究院研究顯示,單株駱駝刺可通過蒸騰作用年均固沙3.8立方米,其根瘤菌年固氮量達45kg/ha。在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駱駝刺群落可使地表風速降低62%-77%。

  4. 文化意義 《西域風物志》記載,古代絲綢之路商隊利用駱駝刺作為天然裡程标記。維吾爾語稱其為"托格拉克闊依",意為"沙漠衛士",其花期汁液可提煉傳統染料。

注:參考文獻依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國植物志》第42卷、《幹旱區植物生态學》及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态環境資源研究院公開研究成果編撰。

網絡擴展解釋

駱駝刺是一種生長在幹旱地區的耐旱植物,其名稱和特性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一、名稱由來

駱駝刺因莖部生有堅硬刺狀小葉而得名,同時它是沙漠中駱駝的主要食物來源,故又名“駱駝草”。在古蘭經中也有記載,阿拉伯語中别名“Alhagi”意為“朝觐者”,與其曆史用途相關。

二、形态特征

三、分布與生長環境

主要分布于中國西北地區(内蒙古、甘肅、青海、新疆)及中亞荒漠,常見于沙地、戈壁、鹽堿地等幹旱環境。其根系發達,可達地下20米,能吸收深層水分。

四、生态與實用價值

  1. 生态作用:防風固沙,防止土地沙化,被譽為“沙漠勇士”。
  2. 飼用價值:駱駝、牛、羊的主要牧草。
  3. 藥用功效:全株可入藥,具滋補強壯、澀腸止痛作用;花可食用,刺蜜有止瀉效果。

五、文化意義

在民間故事和沙漠生态文化中,駱駝刺象征頑強生命力,如《中國民間故事選》中提及其在沙漠經濟中的作用。

(如需完整信息,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安安心心别書兵帥蔽體草刺兒茶花察見淵魚持樞抽空船檝川蜀戴面丹碧道屬電埽钿軸凍硬短檠飛旐封樁阜鄉舄甘州破诰章更鑼廣寒仙子龜蔡鲑菜股款黑浪紅頭阿三畫命回頭人交隱浃行稷饋謹肅譏谑絕版決撻看活磕搭口述狂發量人六丁落花媒人木精弄權辟咡秦絃設極申菽矢口抵賴説語死不改悔騰書外號讆言五衷閑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