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饋送生活所需。《新唐書·肅宗七女傳》:“ 代宗 以主( 和政公主 )貧,詔諸節度餉億,主一不取。”《新唐書·裴度傳》:“十三年,宰相 逢吉 、 涯 建言:餉億煩匱,宜休師。”
“饷億”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饷億(拼音:xiǎng yì)指饋送生活所需物資,常用于描述對他人(尤其是貧困者或特定群體)的物質供給。該詞多見于曆史文獻,如《新唐書》中記載:“代宗以主貧,诏諸節度饷億,主一不取。”
“饷”:
“億”:
《新唐書·諸帝公主傳》提到,唐代宗因和政公主貧困,下令各地節度使“饷億”,但公主未接受。此例凸顯該詞在古代官方文書中的使用場景。
現代漢語中,“饷億”已不常用,但“饷”作為“薪金”的含義仍保留在“月饷”“發饷”等詞中。
若需進一步查閱古籍原文或詳細注解,可參考《新唐書》《漢語詞典》等來源。
饷億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給予充足的薪酬、報酬或福利。饷指酬勞,億表示大量或豐富。因此,饷億的意思就是給予豐厚的薪酬或報酬。
饷億的拆分部首是食(shí)和人(rén)。食表示與食物相關,人表示與人相關。
饷億的筆畫數為13畫。其中,饣的筆畫數為3畫,人的筆畫數為2畫。
饷億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說文解字》中将饷解釋為酬勞,薪酬。而億則表示大量或衆多。在古代,人們為了報答功勞卓越的人,給予他們豐富的薪酬或酬勞,稱之為饷億。
繁體字的寫法為饗億。
在古時候,饷億這個詞的寫法有所不同。在先秦時期,饷字寫作食冖韋,億字寫作人西勾。而在漢代,饷字寫作饣周行,億字寫作人日八。這些古代的寫法在後來逐漸演變為現代的形态。
1. 他在這家公司工作了10年,每年都可以得到饷億的待遇。
2. 這個項目的成功,離不開每個人的辛勤付出和饷億的報酬。
1. 饷金:指給予的金錢酬勞。
2. 饷物:指給予的實物酬勞。
3. 饷酬:指給予的報答或酬勞。
1. 薪酬:指給予的報酬或薪水。
2. 報酬:指給予的酬勞或報答。
3. 酬金:指給予的金錢報酬。
舍棄:指放棄或不給予酬勞。
虧損:指在交易中損失或無法獲得報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