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親的意思、安親的詳細解釋
安親的解釋
使父母安甯;孝養父母。《後漢書·皇後紀上·明德馬皇後》:“夫至孝之行,安親為上。” 唐 獨孤及 《送虞秀才擢第歸長沙》詩:“充賦名今遂,安親事不違。” 唐 戴叔倫 《逢友生言懷》詩:“安親非避地,羈旅十餘年。”
詞語分解
- 安的解釋 安 ā 平靜,穩定:安定。安心。安甯。安穩。安閑。安身立命。安邦定國。 使平靜,使安定(多指心情):安民。安慰。安撫。 對生活工作等感覺滿足合適:心安。安之若素(遇到不順利情況或反常現象像平常一樣對待
- 親的解釋 親 (親) ī 有血統或夫妻關系的:親屬。親人。親緣。雙親(父母)。親眷。 婚姻:親事。 因婚姻聯成的關系:親戚。親故。親鄰。親朋。 稱呼同一地方的人:鄉親。 本身,自己的:親睹。親聆。親筆。 感情好
網絡擴展解釋
“安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一、基本釋義
安親(拼音:ān qīn)指使父母安甯、孝養父母,強調通過行動讓長輩生活安定、精神愉悅。例如《後漢書》中提到“夫至孝之行,安親為上”,直接點明孝道的核心在于讓父母安甯。
二、詞語結構分析
- “安”:動詞,意為安頓、安撫;
- “親”:名詞,指親人(多指父母)。
組合後形成動賓結構,整體表達對父母的關懷與奉養。
三、古籍與文學引用
- 《後漢書》:“安親為上”,将“安親”視為孝道的最高體現。
- 唐詩用例:
- 獨孤及《送虞秀才擢第歸長沙》:“安親事不違”;
- 戴叔倫《逢友生言懷》:“安親非避地”,均以“安親”表達對家庭責任的重視。
四、現代用法與例句
- 傳統語境:多用于古文或書面表達,如“他雖工作繁忙,仍不忘安親之責”。
- 現代延伸:可泛指照顧家人,如“安親之情不僅限于物質,更需精神關懷”。
五、注意事項
- 無嚴格反義詞:該詞側重正向行為,未形成固定反義表達。
- 使用場景:現代口語中較少見,常見于文學、曆史讨論或強調傳統孝道的語境。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組詞示例,、中的詳細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安親"這個詞是指提供兒童托管服務的地方。拆分部首是安(宀)和親(亻)。根據《康熙字典》,"安親"一詞的來源可追溯至古代。在繁體字中,安親的寫法保持不變。古時候,安親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似。以下是一個例句:“我把孩子送到安親托管中心上班時,感到放心。”關于組詞,可以有安親中心、安親機構、安親服務等。近義詞則有托兒所、幼兒園等。反義詞可能是父母陪伴、親子互動等。希望以上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