羹食的意思、羹食的詳細解釋
羹食的解釋
羹和飯。《禮記·内則》:“羹食,自諸侯以下至於庶人,無等。” 鄭玄 注:“羹食,食之主也。” 孔穎達 疏:“食,謂飯也。言羹之與飯,是食之主。”
詞語分解
- 羹的解釋 羹 ē 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狀、凍狀食物:羹湯。肉羹。雞蛋羹。 筆畫數:; 部首:羊; 筆順編號:
- 食的解釋 食 í 吃:食肉。食欲。 吃的東西:食品。糧食。零食。豐衣足食。 俸祿:“君子謀道不謀食”。 日月虧缺或完全不見的現象:日食。月食。 食 ì 拿東西給人吃:食母(乳母)。 食 ì 用于人名:郦食其
網絡擴展解釋
“羹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背景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羹食”指羹和飯的組合,是古代飲食結構中的主要部分。其中:
- 羹:指用蒸、煮等方式制成的糊狀或帶濃汁的食物,如肉羹、蛋羹。
- 食:此處特指飯(主食),即谷物類食物。
2.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禮記·内則》:“羹食,自諸侯以下至於庶人,無等。”
- 鄭玄注:“羹食,食之主也。” 強調羹與飯是飲食的核心。
- 孔穎達疏:“食,謂飯也。言羹之與飯,是食之主。” 進一步說明羹與飯共同構成飲食主體。
3.社會意義
古代無論貴族(諸侯)還是平民(庶人),均以羹食為日常飲食基礎,體現了飲食無等級差異的特點。
4.字義分解
- 羹:上下結構,本義為帶汁的肉或菜,後泛指濃湯類食物。
- 食:上下結構,此處讀作“shí”,指飯食;另有“sì”音(如“食其”為人名讀音)。
5.引申理解
“羹食”反映了古代以谷物為主、輔以湯羹的飲食傳統,與現代“飯菜”概念類似,但更強調羹湯的重要性。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禮記》原文及漢代注釋文獻(如、2、5)。
網絡擴展解釋二
羹食是指粥、湯、飯等流質或半流質的食物。該詞的拆分部首是羊和食,羊是指羊肉,食是指食物。根據這兩個部首的筆畫,羹食總共有10畫。羹食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們将羊肉煮熟後,用來煮粥或者炖湯,成為一種常見的食物。因此,羹食就成為了流質食物的代稱。在繁體字中,羹食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差異。在古時候,羹食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具體的信息目前沒有找到。下面是一個例句:奶奶做了一碗熱騰騰的羹食,讓人感到溫暖和滿足。關于組詞,羹食沒有明确的相關詞彙。而其近義詞可以包括流質食物、稀食、湯食等。另一方面,羹食的反義詞則可以是固食或者堅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