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序的意思、述序的詳細解釋
述序的解釋
猶叙述。《後漢書·班彪傳》:“然善述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野,文質相稱,蓋良史之才也。”
詞語分解
- 述的解釋 述 ù 講話,陳說,叙述。述評。描述。論述。綜述。述職。述而不作。 修纂:著述。 循,順行:“報我不述”。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序的解釋 序 ù 次第:順序。秩序。次序。工序。程式。序數。 排列次第:序次。序列。 開頭的,在正式内容之前的:序言。序跋。序曲。序幕。序論。 古代指送别贈言的文字。 指季節:四序。 古代地方辦的學校:庠序。
專業解析
“述序”是一個較為少見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以拆解為“叙述”與“次序”的結合,意指按照一定的條理、順序進行叙述或陳述。它強調在表達過程中遵循邏輯和層次,而非雜亂無章地羅列信息。
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
核心釋義:
- 按次序叙述: 這是“述序”最根本的含義。它指在講述、記錄或撰寫時,依照時間、空間、邏輯關系或重要性等某種内在或外在的規則,有條不紊地展開内容。例如:“他在報告中詳細述序了事件的經過。” 這裡強調報告是按照事件發展的先後順序來叙述的。
- 在序言中陳述: “序”字也可指“序言”(即寫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字)。因此,“述序”有時可理解為在序言中進行陳述或說明。例如:“作者在述序中闡明了本書的寫作宗旨。” 這裡指作者在書的序言部分進行了說明。
-
詞源與構成:
- 述: 本義為遵循、依照,引申為陳說、叙述。如《說文解字》釋:“述,循也。” 指遵循一定的道理或次序來說話。
- 序: 本義指東西牆,引申為次序、秩序,也指一種文體(序言)。如《說文解字》釋:“序,東西牆也。” 段玉裁注:“堂上以牆為介,分内外,故謂次第為次序。” 指按次第排列。
- 合成: “述序”由“述”和“序”組合而成,其含義融合了“按次序”和“叙述”兩層意思,體現了漢語複合詞的特點。
-
用法與語境:
- “述序”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不高,屬于書面語詞彙,常見于較為正式或學術性的文本中。
- 它常用來描述對事件過程、曆史脈絡、操作步驟、論證邏輯等的清晰、有條理的呈現。
- 當指“在序言中陳述”時,其使用範圍更窄,主要出現在對書籍、文集等前言部分的描述中。
-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該詞典是收錄現代漢語詞彙最全、釋義最權威的工具書之一。其對“述序”的釋義可作為核心依據。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作為推廣普通話、促進漢語規範化的權威詞典,其對詞語的規範釋義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 《辭海》(第七版): 作為大型綜合性辭典,其釋義兼顧古今,對理解“述序”的詞源和現代用法均有幫助。
- 古代文獻用例: 雖然“述序”非高頻詞,但在古代文獻中能找到其用例,印證其含義。例如,考察古籍數據庫如《中國基本古籍庫》中的相關語料,可以追溯其使用曆史。
“述序”意指按照一定的條理和順序進行叙述,核心在于強調表達的條理性和次序性。其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主要指“按次序叙述”,有時也指“在序言中陳述”。理解該詞需結合“述”與“序”的本義及其合成規律。
網絡擴展解釋
“述序”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1.基本含義與構成
- 詞語拆分:“述”指叙述、陳述;“序”指順序、次序。組合後表示按照一定邏輯順序進行有條理的叙述。
- 發音:shù xù(注音:ㄕㄨˋ ㄒㄩˋ)。
2.詳細解釋
- 核心定義:指在文章、報告或書籍中,以清晰的邏輯和層次對内容進行陳述,強調條理性與連貫性。
- 特點:要求叙述既不過分華麗(“辯而不華”),也不過于質樸(“質而不野”),達到文質平衡的表述效果。
3.曆史出處
- 最早見于《後漢書·班彪傳》:“然善述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野,文質相稱,蓋良史之才也。”
此處形容班彪叙事能力出衆,符合史家标準。
4.現代應用場景
- 學術寫作:如論文中按研究背景、方法、結果等順序展開。
- 正式報告:需分點陳述問題、分析、結論等。
- 文學創作:小說或散文中對事件、人物的層次化描寫。
5.相關概念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典故或具體用例,可參考《後漢書》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查字典、漢典)。
别人正在浏覽...
哀恨暗昏昏闇然表妹逼讨參虎殘阙常在陳久待賢單條點紙畫字丁妻肥煤俸緞俯拾即是幹糧廣漫害人不淺懷磚滑律擐甲桓石虔來家節儉雕奸孽教鞭晶天極星狙狡峻阪鹽車軍容來物漓漓拉拉禮賂靈網陵邑龍庭厖厚旄象黾厄塞彌竟能事蹑尋泥孩嘔吼齊梁清修人多勢衆揉磨深竹施功束脩羊數衆泰交台照廷推土步巍巍蕩蕩憲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