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勸駕的意思、勸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勸駕的解釋

[help persuade sb.to accept inritation or post;urge sb. to hold the post of] 勸人任職或做某事

詳細解釋

《漢書·高帝紀下》:“賢士大夫有肯從我遊者,吾能尊顯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禦使中執法下郡守,其有意稱明德者,必身勸,為之駕。” 顔師古 注引 文穎 曰:“有賢者,郡守身自往勸勉,令至京師,駕車遣之。”後以“勸駕”稱勸人任職或作某事。 宋 蘇轼 《葉嘉傳》:“ 葉先生 方閉門制作,研味經史,志圖挺立,必不屑進,未可促之。親至山中,為之勸駕,始行。” 許傑 《逃兵》:“她的心思是亂的,她也不曉得自己的話是憤恨還是悲歎,更不知是挽留,還是勸駕。”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勸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指勸人接受職務或邀請,或鼓勵他人做某事。詞中“勸”意為勸說,“駕”原指駕車,引申為行動或啟程,整體表達通過說服促使對方行動。


二、出處與演變

  1. 曆史典故
    源自《漢書·高帝紀下》:漢高祖劉邦下诏求賢時提到,地方官員若發現賢才需“必身勸,為之駕”(親自勸說并備車相送)。這一典故成為“勸駕”的源頭,強調主動邀請人才出仕。

  2. 詞義擴展
    後世逐漸從特指“勸人任職”擴展至更廣泛的場景,如勸人接受邀請、參與事務等。例如宋代蘇轼在《葉嘉傳》中描述“親至山中,為之勸駕”,即用此意。


三、使用場景


四、相關成語與近義詞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勸駕”不僅承載曆史典故,其含義也隨時代演變而豐富,常用于表達對他人的重視與誠意邀請。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及蘇轼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勸駕》

《勸駕》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勸駕是指勸告人們上路的意思,多用于道别的場合。

 

拆分部首和筆畫

《勸駕》的第一個字部首是“力”,第二個字是“馬”,分别是漢字中常見的部首,“力”表示人的力量,“馬”表示馬匹。《勸駕》的兩個字的總筆畫數是12畫。

 

來源和繁體

《勸駕》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如唐代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别》中就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句詩。至于繁體的寫法,通常是“勸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以《勸駕》中的第一個字為例,古代寫作“勸”,其構造更加簡單,沒有現代繁瑣的筆畫。“勸”字的原意是勸告、規勸。

 

例句

1. 在離别的時刻,親人們紛紛以《勸駕》一詞表達對離去者的告别和祝福。

2. 朋友們互相交談,亦或是臨别之際你我以《勸駕》一詞表達心中的思念與祝願。

 

組詞

勸告、駕車、告别、車馬、勸酒、上路。

 

近義詞

勸别、勸行、勸行、勸進。

 

反義詞

送别、祝福、歡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