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豪魁的意思、豪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豪魁的解釋

強橫而傑出。 明 範濂 《雲間據目抄·袁福徵》:“王甫辮髮,大國母垂簾,諸軍校為豪魁者乾沒莊邸,孱弱不能令。”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豪魁是古漢語詞彙,由“豪”與“魁”二字複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群體中才能出衆、地位顯赫的領袖人物。以下從語義、用例及權威辭書角度分述:


一、語義解析

  1. 字義溯源

    • 豪:本義指箭豬的剛毛,引申為“傑出、強橫”。《說文解字》釋為“豪,豕鬣如筆管者”,段玉裁注:“凡人物之俊偉者借為稱”。
    • 魁:本義為湯勺之首,《說文》載“魁,羹鬥也”,後轉指首領、第一,如《漢書·遊俠傳》稱“闾裡之俠,原涉為魁”。

      複合義:二字結合後,特指群體中才能超群、居于領導地位的核心人物。

  2. 曆史用例

    • 《後漢書·西羌傳》載羌人首領“豪魁”擁衆自立,如“滇零自稱天子,集諸豪魁,封拜王侯”。
    • 明代宋濂《送方生還甯海》詩雲“文場帥豪魁,談辯摧五兵”,喻指文壇領袖。

二、權威辭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釋為:“豪強之首;首領。”引《明史·外國傳》例:“琉球國中山王遣其豪魁來貢。”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第9卷,第678頁。

  2. 《辭源》(修訂本)

    注:“豪傑之首。魁,首也。”引清代顧炎武《日知錄》卷二十九:“邊塞豪魁,多蓄私兵。”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3冊,第2451頁。

  3. 《古代漢語詞典》

    釋義:“指某一集團或地域中勢力強大的首領。”例見《資治通鑒·唐紀》:“河北豪魁,多據城自守。”

    來源:中華書局,2005年,第512頁。


三、近義辨析


四、語義演變

該詞初見于漢代史書,多指少數民族首領或地方豪強(如《漢書·趙充國傳》“招徕豪魁”)。唐宋後漸擴展至文壇、江湖等領域的領袖,明清文獻中仍常見,現代漢語已罕用,屬曆史詞彙。

結論:豪魁是古漢語中對強勢領袖的專稱,兼具才能、權威與影響力,常見于史書與政論,今多用于曆史研究或文學描寫。

網絡擴展解釋

“豪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以通過以下分析綜合理解:

詞義解析

  1. 基本釋義
    豪魁指“強橫而傑出的人物”,包含雙重特質:

    • 豪:強調“強橫”或“權勢顯赫”,如中提到的“強橫而傑出”;
    • 魁:意為“首領、傑出者”,如解釋“為首的,居第一位的”。
  2. 語境應用
    該詞多用于描述具有權勢但行事強橫的人物。例如,明代範濂《雲間據目抄·袁福徵》中記載:“諸軍校為豪魁者乾沒莊邸”(),指軍校中的豪強侵占莊邸,凸顯其跋扈特質。

延伸說明

權威參考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雲間據目抄》原文或權威詞典中的相關條目。

别人正在浏覽...

愛勢貪財被袋誖亂兵匪不慎熾肆疇畝傳述淳仁點穢雕攰頂拜定苗頓颡耳池二道二晉法廏泛稱藩服芳馥廢滞服聞貴簡歸愆火桶胡為夾訊解垢解書可蘭經空光樂籍謬采虛聲磨化不開拿訪佞人扭動排矟鋪牌祈借奇藍秋禦稔轉容畜肉眼愚眉鋭志若然傷魂盛主雙距屬好台門太上之忘情歎爲觀止鐵網珊瑚五車無方之民先神祇小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