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law] 玉上的斑痕。借指污點;毛病
隻道那計氏是降怕了的,乘了這個瑕玷,拿這件事來壓壓他,休了他,好離門離戶。——《醒世恒言》
(1).玉上的斑點或裂痕。 唐 辛宏 《白珪無玷》詩:“皎皎無瑕玷,鏘鏘有珮聲。” 元 楊景賢 《西遊記·迷路問仙》:“将山色來瞻,似碧玉無瑕玷。”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珠玉》:“璞中之玉,有縱橫尺餘無瑕玷者,古者帝王取以為璽。”
(2).比喻缺點或過失。《後漢書·張衡傳》:“宜收藏圖讖,一禁絶之,則朱紫無所眩,典籍無瑕玷矣。”《晉書·劉寔傳》:“﹝ 寔 ﹞清身潔己,行無瑕玷。” 宋 歐陽修 《答原父》詩:“嘗欣同好惡,遂乞指瑕玷。”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一》:“幸我平身無瑕玷,否則黃泉會晤,以何面目相對哉?”
(3).比喻隔閡,嫌隙。《金6*瓶6*梅詞話》第十二回:“你便與他有瑕玷,如何做作着把我的小厮弄出去了?”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瑕玷漢語 快速查詢。
“瑕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本義和引申義兩個層面進行解析:
本義
指玉上的斑點或裂痕。例如《天工開物》提到“璞中之玉,有縱橫尺餘無瑕玷者”。
拼音:xiá diàn(聲調分别為第二聲和第四聲)。
引申義
古籍引用
現代造句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如、等)。
瑕玷(xiá diàn)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一些微小的缺點、瑕疵和污點,用來形容事物上的不完美。
瑕玷的拆分部首是石(shí)和王(wáng),它的總筆畫數是15畫。
瑕玷這個詞最早是出自《易經·厲卦》:“臂無瑕疵,弗脫于懋。”後來逐漸演變成了表示缺點和污點的意思。
瑕玷的繁體字是「瑕玷」。
在古代,瑕玷的字形寫作「瑕攕」。攕是由「石」和「山」組成,表示瑕疵和瑕玷的意思。
1. 他性格很好的,隻是有一點瑕玷,就是比較懶散。
2. 任何事物都難免有瑕玷,完美是不存在的。
瑕玷的組詞包括:瑕疵、瑕疵百出、瑕不掩瑜等。
瑕玷的近義詞有:缺點、污點、疵點等。
瑕玷的反義詞是:完美、無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