儉約的意思、儉約的詳細解釋
儉約的解釋
[economical] 儉省節約
刻苦儉約
詳細解釋
(1).儉省;節約。《荀子·非十二子》:“上功用,大儉約而僈差等。”《後漢書·郎顗傳》:“夫救奢必於儉約,拯薄無若敦厚。” 唐 杜甫 《送盧十四弟侍禦護韋尚書靈櫬歸上都》詩:“儉約前王體,風流後代希。”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一:“奢則妄取苟求,志氣卑辱,一從儉約,則於人無求,於己無愧,是可以養氣也。” 曹靖華 《往事漫憶--懷周6*恩6*來同志》:“你平易近人,自奉儉約,也是舉世罕見的。”
(2).簡單;單純。 葉聖陶 《倪煥之》一:“他看 煥之 有一對敏銳而清徹的眼睛;前額豐滿,裡面蘊蓄着的思想當然不會儉約。”
詞語分解
- 儉的解釋 儉 (儉) ǎ 節省,不浪費:儉省。儉樸。勤儉。克勤克儉。 貧乏,歉收:儉月。儉歲。儉腹(腹中空虛,喻知識貧乏)。 奢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約的解釋 約 (約) ē 繩子。 拘束,限制:約束。約法。制約。約定俗成。 共同議定的要遵守的條款:立約。條約。契約。 事先說定:約見。約會。 邀請:約請。約集。 節儉:節約。儉約。 簡要,簡單:由博返約。簡約。 大略:約計。約莫。約略。 算術上指用公因數去除分子和分母使分數簡化:約分。 約 (約) ā 用秤稱:約約。約一下。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儉約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儉約”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節約使用資源、避免浪費的行為或态度,其内涵可從以下方面綜合理解:
1.基本含義與詞源
- 核心定義:指生活上節省開支,不奢侈浪費,強調對物質資源的合理節制。例如《荀子·非十二子》中提到“大儉約而僈差等”,體現了古代對節儉的重視。
- 字形結構:“儉”字本義為節省、約束(《說文解字》釋為“約也”),而“約”有“節制、收斂”之意,二字組合強化了克制欲望、避免揮霍的含義。
2.文化價值與曆史背景
-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儉約被視為美德,與“修身養德”直接關聯。例如諸葛亮《誡子書》提出“儉以養德”,強調節儉對品德培養的作用。
- 古代文獻中多次提到儉約的治國意義,如《淮南子·主術》稱“儉約以率下”,主張統治者以身作則推行節儉。
3.使用場景與例句
- 生活場景:多用于描述個人或集體在消費、資源利用上的節制,如“刻苦儉約”(《後漢書》)。
- 現代應用:當代語境中,儉約可體現為環保、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如“節約能源、儉約生活”。
4.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節儉、儉省、節省(如《五代史平話》用“儉約”與“節儉”互釋)。
- 反義詞:奢侈、浪費(如《漢典》明确對比二者)。
5.當代意義
- 在物質豐富的今天,儉約不僅是對傳統的繼承,更與可持續發展理念契合。例如“橫批:美好生活靠大家”的現代标語,将儉約與集體責任結合。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如杜甫詩句“儉約前王體”),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儉約的意思
儉約是指在生活中節約使用資源、不浪費的行為。通過合理利用物質、時間和金錢等資源,以達到節儉和保持適度的生活方式。
拆分部首和筆畫
儉約這個詞的部首是亻(人)和頁(頁),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儉約這個詞源自于《論語·衛靈公》中的一句話:“君子以儉德輔禮。”意思是說君子要以儉約的品德來輔助儀禮,即在儀式上要保持節儉。
繁體
儉約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儉約”。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儉約的寫法有些不同。其中,“儉”的古體字是“儉”,表示一種謹慎、節儉的态度;而“約”的古體字是“約”,表示一個約定、約束的概念。
例句
1. 他生活儉約,每月能存下一大部分的工資。
2. 她通過儉約的生活方式,實現了旅行夢想。
3.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我們必須采取儉約的措施。
組詞
儉樸、節俗、節約、節省、節流。
近義詞
節儉、節約、節約使用。
反義詞
奢侈、浪費、揮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