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螺钹的意思、螺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螺钹的解釋

法螺和铙钹。《宋史·外國傳六·天竺》:“﹝國王﹞出乘象或肩輿,以音樂螺鈸前導,多遊佛寺,博施貧乏。” 清 黃宗羲 《青詞》:“吾母日誦《金剛》,豈敢遽改萱親之道。禱安螺鈸, 白沙 禀之北堂;常念光明, 和靖 豈非儒者。” 葉玉森 《印度故宮詞》:“象輿緩緩花前醉,螺鈸喧喧月下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螺钿,漢語詞彙,特指佛教寺院中用于法事活動的一種特定打擊樂器組合,由法螺和銅钹兩件法器組成。其詳細釋義如下:

  1. 分字釋義與組合功能

    • 螺(法螺): 指貝,即大海螺制成的號角。其聲洪亮深遠,在佛教中象征佛音廣傳,具有驅魔辟邪、警醒衆生的寓意。《佛學大辭典》載:“螺,梵語商佉,譯曰珂貝,即螺貝。吹之聲遠聞,以喻佛之說法廣被大衆。”
    • 钹(銅钹): 指铙钹,一種由兩片圓形銅盤組成的打擊樂器,相互撞擊發聲。其音铿锵,用于節拍控制、增強儀式感。《一切經音義》雲:“钹,樂器名,形如圓盤,兩片相擊以和樂。”
    • 螺钹合用: “螺钹”并稱,指在佛教法會、儀式中同時或交替使用法螺和铙钹。法螺吹奏長音或信號,铙钹敲擊節奏,共同營造莊嚴、肅穆、神聖的宗教氛圍。《辭海》釋義:“螺钹,佛教法器。螺指法螺,钹指铙钹。舉行法事時合用。”
  2. 宗教與文化内涵

    • 象征意義: 法螺之聲象征佛陀說法的妙音,能破除無明煩惱;铙钹之聲象征智慧與方便的結合,能降伏魔障。二者合用代表佛法弘揚與修行實踐的結合。《大日經疏》有雲:“吹貝之聲,表宣說大法;擊钹之響,表摧破魔軍。”
    • 儀式用途: 螺钹是佛教重要法事活動(如誦經、禮忏、開光、放焰口等) 中不可或缺的樂器組合。其聲響用于召集僧衆、引導儀軌進程、增強信衆的虔誠心與專注力。《百丈清規》等禅宗典籍詳細記載了螺钹在各種儀式中的使用規範。
    • 藝術表現: 螺钹的使用也體現了佛教音樂的獨特魅力,其音響效果具有強烈的儀式感與宗教感染力,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螺钿”在漢語詞典中的核心含義是指佛教寺院中用于法事活動的法螺與铙钹這兩種打擊樂器的組合。它不僅是制造音響效果的工具,更承載着深厚的宗教象征意義(如佛音廣傳、智慧方便、降魔除障),是營造莊嚴神聖儀式氛圍的關鍵法器,在佛教文化傳承與宗教實踐中占有重要地位。

網絡擴展解釋

“螺钹”是一個漢語詞彙,綜合搜索結果中的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發音:luó bó(ㄌㄨㄛˊ ㄅㄛˊ)
結構:由“螺”和“钹”兩個名詞組成。

二、用途與背景

  1. 宗教儀式:在佛教、印度教等宗教活動中,螺钹常作為前導樂器使用,如《宋史》記載天竺國王出行時“以音樂螺钹前導”。
  2. 音樂伴奏:作為傳統吹打樂、戲曲及歌舞的伴奏樂器。
  3. 文學引用:清代黃宗羲在《青詞》中提到“禱安螺钹”,體現其在傳統文化中的象征意義。

三、文化關聯

螺钹在亞洲文化中具有神聖性,法螺象征傳遞佛法,铙钹則用于調節節奏,二者結合體現了宗教與藝術的融合。其形制和用法在曆史文獻(如《拾遺記·秦始皇》)中也有零星記載。

如需更深入的樂器形态或演奏方式,建議查閱音樂類權威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愛鶴失衆百感白陽刀罷戰陂隴熛鸷筆人波瀾懲忿窒欲乘虛蹈隙愁眉苦眼創钜痛深大工搭救砥勵董攝鬥祿鬥瓶芳草返我初服幹乞古今汗溶溶皇統懽愉灰不喇唧渾號貨畚金船矩式考磐露鶴鹵瀉謾嗟迷離撲朔明礬男人能官潘車蒨璨敲山震虎企待清徽卻塵褥然臍日長一線如志散策喪斧森蔚申奬耍心眼兒遡洄桃水跳馬駝蹏雞無複隙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