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乾餱的意思、乾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乾餱的解釋

幹糧。亦泛指普通的食品。《詩·小雅·伐木》:“民之失德,乾餱之愆。” 高亨 注:“幹餱即幹糧。這裡用以代表普通的食品。” 宋 司馬光 《論以公使酒食遺人刑名狀》:“《詩》《鹿鳴》《伐木》《既醉》《行葦》,美宴好之相樂,刺乾餱之失德。” 清 劉青藜 《乞兒行》:“羞澀客囊空,聊復遺乾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乾餱(gān hóu)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古代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乾餱指幹糧,特指曬幹的幹糧或粗點心。

“乾”通“幹”,意為幹燥;“餱”即幹糧,《說文解字》釋為“幹食也”。二字組合強調食物經脫水處理便于儲存攜帶的特性。


二、語源與典故

該詞源出《詩經·小雅·伐木》:

“民之失德,乾餱以愆。”

意為:人們若失和善,常因幹糧分配不公而生嫌隙(鄭玄箋:“餱,食也。民以食相責”)。

此句成為後世批評因瑣事失典故,如《幼學瓊林》引述:“彼此不合,謂之參商;爾我相仇,如同冰炭……民之失德,乾餱以愆。”


三、詞義演變

  1. 本義:幹燥的幹糧(如炒米、糗糧)。
  2. 引申義:
    • 因物質利益引發的微小嫌隙(典出《詩經》)。
    • 代指粗劣食物(《漢語大詞典》例:“乾餱”喻粗食)。

四、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乾餱”屬生僻詞,僅見于古籍研究或引用典故的語境。其文化意義大于實用價值,多用于強調人際關系中因小利失警示。


參考資料

  1. 《詩經·小雅·伐木》,收錄于《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影印本)。
  2. 《說文解字注》(許慎撰,段玉裁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3.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第12卷頁乾餱詞條。
  4. 《幼學瓊林》(程登吉著),中華書局,2013年。

(注:古籍原文可在中國知網www.cnki.net或國學大師www.guoxuedashi.com檢索;《漢語大詞典》電子版見于“漢典”等平台。)

網絡擴展解釋

“乾餱”一詞中,“乾”在此處應讀作gān(同“幹”),而“餱”是“糇”的異體字,意為幹糧。因此,“乾餱”即“幹糇”,指代幹糧或粗薄的食物。該詞出自《詩經·小雅·伐木》中的“民之失德,乾餱以愆”,意為“人們若失德行,連粗陋食物也會引發過錯”,引申為因小事失和或待人刻薄。

補充說明:

  1. “乾”的釋義
    在“乾餱”中,“乾”為“幹”的繁體字,表示“幹燥、無水分”,對應食物狀态(如幹糧)。若讀作qián,則指八卦中的“天”或男性象征(如“乾坤”),但此處不適用。

  2. 文化引申
    古代以“乾餱”比喻微小的利益或粗糙的款待,若因此産生嫌隙,則被視為缺乏德行。例如《詩經》用此批評人際交往中的吝啬與計較。

若需進一步探讨具體文獻用例或字形演變,建議查閱《詩經》注解或文字學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埃垢白蔹不矜細行創觀出哨道佛大棗地圻遁變犯齋沸沸湯湯粉圖高年級生宮樹棺殡椁葬閨闼過駒孩蟲醢醓好幾黃河驩悅化行徽策護免角色句子成分克成咳逆刻瑑兩利靈花流被漫淺沒王法名媛木三對滂濊偏照貧賤之交牽子巧對秋根七絃琴人情冷暖弱化山眉聖哲水埶疏密天機不可洩露停版通天台童養媳婦偷人遐登鄉射小司寇蟹腳細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