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面的意思、芙蓉面的詳細解釋
芙蓉面的解釋
喻美人容顔。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東風搖曳垂楊綫,遊絲牽惹桃花片,珠簾掩映芙蓉面。”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七:“誰道 蓬山 天外遠,曉起開簾,重見芙蓉面。”
詞語分解
- 芙的解釋 芙 ú 〔芙蓉〕a.落葉灌木,花有紅、黃、白各色,别于荷花,亦稱“木芙蓉”;b.荷花的别稱。 〔芙蕖〕荷花的别稱。 〔芙蓉城〕中國四川省成都市的别稱,簡稱“蓉城”或“ 蓉”。 筆畫數:; 部首:艹;
網絡擴展解釋
“芙蓉面”是古典文學中常見的比喻性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詞義
“芙蓉面”指用芙蓉花比喻美人的容顔,形容女子面容姣好如芙蓉般清麗。該詞由“芙蓉”(荷花别稱)與“面”組合而成,拼音為fú róng miàn()。如《西廂記》中“珠簾掩映芙蓉面”即描繪美人面容在珠簾後的朦胧美感()。
二、典故與出處
- 《西京雜記》起源
最早可追溯至漢代《西京雜記》卷二,以“芙蓉”形容卓文君的容貌()。
- 白居易《長恨歌》的經典化
唐代白居易用“芙蓉如面柳如眉”暗喻楊貴妃的容貌,将“芙蓉面”與傾國傾城的美人形象深度綁定()。
三、文學應用與例句
- 元曲:王實甫《西廂記》中“珠簾掩映芙蓉面”,通過場景烘托展現美人形象()。
- 宋詞:秦觀《丑奴兒》以“雨打芙蓉淚不幹”比喻女子淚眼婆娑的神态()。
- 清代詞論: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化用“重見芙蓉面”,表達對故人的追憶()。
四、延伸含義
除直接形容面容外,該詞常暗含以下意境:
- 清麗脫俗的氣質(如荷花出淤泥不染)
- 短暫易逝的美感(荷花花期短暫)
- 哀婉凄美的意象(多用于離别、思念場景)
注:如需查看完整詩詞原文或具體典故背景,可參考《西廂記》《長恨歌》等古籍,或通過滬江線上詞典()、曆史典故網站()獲取詳細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芙蓉面是指一種具有芙蓉狀的面條料理。它的名字源于芙蓉花,在這道面裡面會有一些菜或者花朵的碎片,看起來有點像芙蓉花的花朵,所以取名為芙蓉面。
拆分部首和筆畫:
- 芙:草字頭、5畫
- 蓉:艹字頭、13畫
芙蓉面這個詞的來源有很多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是來自湖南地區的菜肴。湖南的芙蓉面以其獨特的風味和美麗的外觀吸引了許多人的喜愛。
在繁體字中,芙蓉面的寫法與簡體字是一樣的。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一些差别,但是芙蓉面這個詞在古代并沒有特定的寫法記錄下來。
以下是一個關于芙蓉面的例句:
- 我喜歡在早晨吃一碗熱騰騰的芙蓉面。
組詞:芙蓉雞蛋面、芙蓉炒蛋。
近義詞:蛋花面、雞蛋面。
反義詞:清湯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