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月中之神 吳剛 。 唐 李賀 《李憑箜篌引》:“ 吳質 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姚文燮 注引 明 何孟春 《馀冬序錄》:“ 吳剛 字 質 ,謫月中砍桂。” 元 吳師道 《中秋次同院人韻》:“終宵倚樹憐 吳質 ,何處登樓覓 庾公 。”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四》:“倚樹思 吳質 ,吟詩憶 許棠 。”詳“ 吳剛 ”。
(2). 三國 魏 人,以文名重于時。 文帝 為太子時,與之過從甚密。見《三國志》本傳。 唐 許敬宗 《為司徒趙國公謝皇太子寄詩箋》:“ 無忌 幸從 神武 ,愧乏 王粲 之才;忝降斯文,益深 吳質 之戀。”
吳質(177-230),字季重,是三國時期曹魏政權的重要謀士與文學家。根據《三國志》記載,吳質原籍兖州濟陰郡,早年以文才著稱,曾參與曹丕、曹植的文學交遊,其書信作品被收錄于《文選》,展現了建安文學的風格特征。在漢語詞典釋義中,“吳質”一詞具有兩層含義:
一、曆史人物專名 《中國曆史大辭典》将吳質定義為“曹魏幕僚,官至振威将軍”,強調其協助曹丕穩固世子地位的策略,如借“車載雞鳴”事件化解曹操猜疑的典故。唐代李善注《文選》評其《答魏太子箋》“情喻深至”,體現了漢魏之際的書信文體特征。
二、文學意象載體 在古典詩詞中,“吳質”常作為才學之士的象征。李商隱《李賀小傳》曾以“吳質”代指文壇精英,《全唐詩》中杜牧等人亦用此名指代有謀略的文人群體。宋代《太平禦覽》引《吳質别傳》,特别記載其“每賜酒宴,獨坐高台”的孤傲形象,成為後世文人塑造隱士性格的典故來源。
“吳質”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不同文獻和語境理解:
該詞需根據語境區分,文學作品中多指吳剛,曆史語境則指向三國人物吳質。建議結合具體文獻進一步考證。
哀書闇瞀白玉團闆對葆車伯慮倡條冶葉朝望持衡出乎意外詞士翠钏打觑地母耳墜煩惱薪飛雲履風風世世風旆鳳尾魚膚受之言革舊從新桂渚合演黃昏紙花鳥花銷腳絣積慘集成電路近因酒直絶詩康熙字典坎陷匡诤浪人劍連阡黎地流光瞬息樓角馬群空沒頭沒腦枚鄒匹如傾志曲神驅世弱視塞規三端說谏四明通輪土豆汙尊閑不容發相如檄小賣翛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