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月中之神 吴刚 。 唐 李贺 《李凭箜篌引》:“ 吴质 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姚文燮 注引 明 何孟春 《馀冬序录》:“ 吴刚 字 质 ,謫月中砍桂。” 元 吴师道 《中秋次同院人韵》:“终宵倚树怜 吴质 ,何处登楼觅 庾公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四》:“倚树思 吴质 ,吟诗忆 许棠 。”详“ 吴刚 ”。
(2). 三国 魏 人,以文名重于时。 文帝 为太子时,与之过从甚密。见《三国志》本传。 唐 许敬宗 《为司徒赵国公谢皇太子寄诗笺》:“ 无忌 幸从 神武 ,愧乏 王粲 之才;忝降斯文,益深 吴质 之恋。”
吴质(177-230),字季重,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重要谋士与文学家。根据《三国志》记载,吴质原籍兖州济阴郡,早年以文才著称,曾参与曹丕、曹植的文学交游,其书信作品被收录于《文选》,展现了建安文学的风格特征。在汉语词典释义中,“吴质”一词具有两层含义:
一、历史人物专名 《中国历史大辞典》将吴质定义为“曹魏幕僚,官至振威将军”,强调其协助曹丕稳固世子地位的策略,如借“车载鸡鸣”事件化解曹操猜疑的典故。唐代李善注《文选》评其《答魏太子笺》“情喻深至”,体现了汉魏之际的书信文体特征。
二、文学意象载体 在古典诗词中,“吴质”常作为才学之士的象征。李商隐《李贺小传》曾以“吴质”代指文坛精英,《全唐诗》中杜牧等人亦用此名指代有谋略的文人群体。宋代《太平御览》引《吴质别传》,特别记载其“每赐酒宴,独坐高台”的孤傲形象,成为后世文人塑造隐士性格的典故来源。
“吴质”一词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不同文献和语境理解:
该词需根据语境区分,文学作品中多指吴刚,历史语境则指向三国人物吴质。建议结合具体文献进一步考证。
罢钱变本加厉边政鼈甲车婇女常规化长莽蝩虫纯全啜泣大拜门钓璜溪儿辈发卖騑骖粉白风步封疆大臣负职父子军贡忠光辅闺槖鹤立家谍槛送借紫金蟾进驾讥嫌剧子老天辽空离魂女廪膳生茫无涯际敏活木槌偏提泼婆娘强饭前五代鹊瑞三枿上气不接下气神剑石限舒凫睡神锁闩缇钥铜商凸杯土笔外禄旺茂温耎缊着闲达娴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