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闆對的意思、闆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闆對的解釋

指詩文中呆闆的對偶句。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三:“‘國尚師位,家崇儒門’,老生闆對, 唐 律賦之不若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闆對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詞彙,主要指書寫或雕刻在木闆上的對聯,常見于傳統建築的門框、廳堂或亭台樓閣中。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形制與載體

“闆”指材質為木質闆材,“對”即對聯,合稱指以木闆為載體的楹聯形式。這類對聯通常選用硬木(如楠木、樟木)制成條狀平闆,表面陰刻或陽刻文字,再施以金漆、朱砂等彩繪,兼具書法藝術與工藝價值。其形制需嚴格遵循對聯的平仄、對仗規則,内容多含吉慶、訓誡或寫景抒懷之意。《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書寫在木闆上的對聯”,強調其載體特殊性。

二、曆史與文化功能

闆對興起于明清時期,與建築裝飾、禮制文化密切相關。例如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宮廷闆對,内容多出自帝王禦筆或名家手書,懸挂于宮殿楹柱,既彰顯權威,又起到教化作用。民間則廣泛用于祠堂、宅邸,如徽州民居的“闆對”常镌刻家訓,體現“耕讀傳家”理念。書法專著《中國書法大辭典》指出,闆對是“楹聯藝術與木雕工藝的結合體”,承載着傳統社會的審美與倫理觀念。

三、現代應用與演變

當代語境中,“闆對”仍見于仿古建築、文化景區及收藏領域。部分辭書如《現代漢語分類大詞典》補充說明:隨着材質多樣化,現代“闆對”亦可拓展至竹闆、合成闆材等載體,但其核心特征仍保留“以硬質平闆為基底、呈現對稱文體”的本質。例如北京頤和園長廊的修複工程中,仍按傳統工藝複刻清代闆對,延續其文化符號功能。

權威參考文獻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中國書法大辭典》(嶺南美術出版社)
  3. 《現代漢語分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闆對”是一個文學批評術語,主要用于描述詩文中生硬、呆闆的對偶句。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闆對”指詩文中缺乏靈活性和創造性的對偶句,強調對仗形式過于機械,内容空洞或缺乏新意。例如明代王世貞在《藝苑卮言》中批評“國尚師位,家崇儒門”這類句子為“老生闆對”,認為其藝術性甚至不如唐代律賦。

  2. 詞源與用法

    • 拼音:bǎn duì,其中“闆”意為呆闆、不靈活,“對”指對仗、對偶。
    • 該詞常見于古代文學評論,多用于指出詩文創作中對仗技巧的不足,屬于貶義表達。
  3. 相關示例
    現代語境中,若詩句或文章中出現類似“青山對綠水,紅花對綠葉”這類缺乏深意、僅為湊字數的對仗,也可稱為“闆對”。

  4. 擴展說明
    對偶是中國詩文的重要修辭手法,但過度追求形式工整而忽略内容表達,易陷入“闆對”的窠臼。因此,古人提倡“對仗工而不闆”,強調靈活性與意境的結合。

别人正在浏覽...

巴旦杏半決賽閉壁躃跛柄權不厭其煩常風獨撫藩籬蕃庶蜂蜨腹蟹剛豪趕熟羔裘高頭講章咯吱官倒詭挂後年歡悚蹇廢劫塵解危京報精神文明進鮮金雅觜迹相卡差楞角亮天另巧流差陸遊母夫人木栾内黃侯配奏欠安青狼去向娆固人豕阮貂換酒芟刈身靈神敏隨大流隋苑宿賢彎脖子萬事俱備,隻欠東風無個事五谷不分晤聚無為天下先縣大夫諧诨信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