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間不容髮”。1.形容事物之間距離極小或事物很精密。語出《大戴禮記·曾天子圓》:“律居陰而治陽,厤居陽而治陰,律厤疊相治也,其閒不容髮。”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 張登 長於小賦,氣宏而密,間不容髮,有織成隱起往往蹙金之狀。”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小手》:“隨有石如卵大,飛落窺者面旁,相去顴頰,間不容髮。”
(2).比喻時間緊迫,事機危急。 漢 枚乘 《上書谏吳王》:“係絶於天,不可復結;墜入深淵,難以復出。其出不出,閒不容髮。” 宋 司馬光 《請建儲副或進用宗室第一狀》:“此明白之理,皎如日月,得失之幾,間不容髮。” 朱自清 《執政府大6*屠6*殺記》:“他說他前後兩個人都死了,他躲閃了一下,總算幸免。這種間不容發的生死之際也夠人深長思了。”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閑不容發漢語 快速查詢。
“閑不容發”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1. 拼音與結構
拼音為xián bù róng fā(或寫作“間不容發”jiān bù róng fà)。由“閑(空隙)”“不”“容(容納)”“發(頭發)”四字組成,字面意為“連一根頭發的空隙都容不下”。
2. 核心含義
3. 出處與演變
最早見于西漢《大戴禮記》,原指天文曆法的精密;漢代後逐漸引申為時間緊迫,如宋代司馬光用其形容“得失之機,間不容發”。
4. 用法與例句
5. 近義詞
刻不容緩、千鈞一發、迫在眉睫。
注意:該成語在不同語境中側重不同,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閑不容發》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非常緊迫或危急,沒有絲毫放松或放松不得的情況。該詞的拆分部首是門和發,拆分後的筆畫分别為6畫和5畫。
這個成語源自于《詩經·邶風·擊鼓》:“閑有容與?時間矣哉!”意思是“還有時間可以稍微放松嗎?”後來逐漸演變成了“閑不容發”的形式。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某種決定或行動非常緊迫,不容有絲毫耽擱或松懈。
在繁體字中,成語《閑不容發》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閑不容髮」。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些不同。成語《閑不容發》的古漢字寫法是「閑不容鬚」,其中“鬚”是指胡須。這種寫法強調了“閑不容發”的緊迫性,以及與“鬚”有關的形象。
以下是幾個例句:
1. 他們遇到了火災,情況十分危急,閑不容發。
2. 考試最後五分鐘,同學們都在拼命地做題,閑不容發。
3. 這個項目的進度已經嚴重滞後,必須立即采取行動,閑不容發。
一些與《閑不容發》相關的組詞包括:閑言碎語、萬事俱備、動如脫兔。
與《閑不容發》意義相近的成語有:十萬火急、緊要關頭。
與《閑不容發》意義相反的成語有:閑雲野鶴、無病呻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