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诤的意思、匡诤的詳細解釋
匡诤的解釋
指出錯誤,勸人改正。 清 黎庶昌 《<續古文辭類纂>序》:“ 無錫 薛叔耘 ,頗與商訂此編; 桐城 蕭穆 敬甫 ,雖未録其文,而匡諍啟發,裨助宏多,皆 孔子 所謂益友也。”
詞語分解
- 匡的解釋 匡 ā 糾正;匡正。匡謬。 救:匡救。匡複。匡時濟世。 輔助,幫助:匡助。匡扶。匡我不逮(幫助我所做不到的)。 粗略計算,估計,預料:匡算。匡計。 古同“筐”。 姓。 筆畫數:; 部首:匚; 筆順編
- 诤的解釋 诤 (諍) è 谏,照直說出人的過錯,叫人改正:诤谏。诤言。诤臣。诤友(能直言規勸的朋友。亦作“争友”)。 〔诤人〕古代傳說中的矮小人種。亦稱“靖人”。 紛争,争:诤紊(争論是非)。 筆畫數:; 部
網絡擴展解釋
“匡诤”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kuāng zhèng,其核心含義是通過直言勸谏來糾正錯誤,強調為公正和正義發聲。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析:
基本含義
- 匡:意為糾正、修正;诤:指直言不諱、據理力争。兩者結合,表示通過坦率指出問題并規勸他人改正錯誤。
- 該詞常用于描述正直的勸谏行為,尤其在維護公義或輔佐他人時體現責任感和勇氣。
詞語結構與用法
- 結構:動賓結構,“匡”為動詞(糾正),“诤”為賓語(直言)。
- 應用場景:
- 曆史或文學語境中,多用于描述臣子對君主的谏言(如“诤臣”)或朋友間的坦誠規勸(如“诤友”)。
- 現代用法較少,但可延伸至職場、學術等需直言不諱的場合。
例句與文獻出處
- 例句:
- “第三輪比賽,湖南隊的劉演升寫錯‘匡诤’,成為第一個離場的選手。”
- 清代黎庶昌《<續古文辭類纂>序》提到:“蕭穆敬甫雖未録其文,而匡诤啟發,裨助宏多。”
延伸補充
- 近義詞:谏诤、規谏、直言極谏。
- 反義詞:阿谀奉承、曲意逢迎。
- 文化内涵: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忠言逆耳”的重視,強調以正直态度維護真理。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曆史用例,可參考《續古文辭類纂》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匡诤
匡诤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是匚和言,筆畫總共有10畫。起源于古代漢字書法演變的過程中。
在繁體漢字中,匡诤的寫法為「匡諍」。
古代漢字中匡诤的寫法有所不同,其中一種寫法為「匡諍」,部分古代文獻中也可以見到「匡症」的寫法。
以下是匡诤的例句:
1. 他是一個為正義而奮鬥的匡诤者。
2. 她以匡诤之姿,為弱者發出聲音。
3. 在讨論中,他始終秉持匡诤的精神,對錯誤的觀點提出批評。
組詞:匡言、匡正、诤谏、匡救、诤友。
近義詞:矯謬、批駁、指責、檢讨。
反義詞:迎合、奉承。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